故乡水恋 |
■张明重
智者乐水。我不是智者,但我喜欢水。
老家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虽小,却古,建于明初,不知何朝何代驻过军,后为防止匪患修过寨,环寨为护城河。小时候,寨墙仍在,有十几丈高。墙外是长年流淌着清清细流的小河。
记忆中,小河的水流不大,从没有断过流。夏天,我们常在西南门的石桥下嬉水。石桥很古,是用一条条青石铺成,有的青石上还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字,依稀记得道光、光绪之类的年号。清清的河水漫过桥下的青石,我们就在桥下的石缝中捉鱼摸蟹、打水仗。勤劳的主妇们在桥下的青石上洗衣,和着清清的细流,揉搓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捶打着邻里的长长短短。白胡子的张五爷常会把一张破旧的藤椅放在水中,盘腿坐在上面,给我们一群光屁股的小娃子讲古论今。夏风习习,水波粼粼,树影婆娑,那一个个悠远的传说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记忆。
有时候嘴馋了,就拿了大人喂牛用的筛子,提上水桶,到小河里水草茂盛的浅水区,兄妹几个用筛子在水里推来推去。很快,小虾就装满了水桶。回到家里,母亲收拾干净了,放上油盐,在锅里一炒,一道美味就出炉了。兄妹每人一大碗,吃得津津有味。河里的鱼虾好像从来都没有消失过,随时等着我们去捉。间或有头戴斗笠的渔翁撑着小船划过,几只鱼鹰不时跳入水中,又跃上船舷,鼓鼓的喉囊舒展了老渔翁一脸的皱纹。
那时候,感到整个村庄到处都是水。且不说坑坑洼洼都蓄满了水,就是庄稼汉子在地里干活口渴了,随便找一个小沟,挖上几铁锹,便有清清的泉水涌出,掬一口,清冽可口,既解渴又消暑。虽地处北方,但村里池塘遍布,小桥流水,鸭鸣鹅叫,一派江南水乡的模样。
后来,再回老家,猛然觉得村庄没有了以前的灵秀。再后来,随着父母相继过世,我就没有再回到老家。
直到有一天,有一个儿时的玩伴给我打电话说,你有空的时候回来看看吧,老家实施了环境综合整治、退耕还林和“空心村”整治等项目,环境变好了,儿时的模样又回来了。
将信将疑中,我回到了老家。
正如玩伴所言,小河经过了整修,虽不完全是我儿时的模样,却别有一番滋味。
我站在水浸的村庄里,陶醉如饮,酣畅如三月雨后随风飘荡的娇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