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楚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暑气将在这一天结束,秋意来临,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期待——秋高气爽的时节从而开始。这个时候,欣赏一首首关于处暑的优美古诗词是最惬意不过了!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这是宋代诗人苏泂的处暑诗《长江二首·其一》。此诗开篇写出了处暑之后夏季余温仍在,凉爽的天气价值万金。杜甫有诗句“家书抵万金”,诗人在这里借此化用,点出了“新凉直万金”的欣喜之情。在凉爽的秋风里,一切仿佛都有了意义,值得为之动容,为之倾倒,为之一振。虽然时光飞逝,“我”已满头白发,但不虚度,“我”很欣慰度过了无数个美好的秋天。青青小草印证着“我”内心的恬淡寂定。于是,我放养仙鹤,看它们婆娑起舞;我聆听蟋蟀,看它们断续吟唱,多么逍遥自在的日子啊。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新凉的到来,做心灵的主人,深爱脚下每一步秋光。
唐代白居易的《早秋曲江感怀》诗云:“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秋季来临,尽管还是早秋,可一个“愁”不经意间已经来到心头。诗人触景生情,在描绘的处暑景物里透露着作者的淡淡哀愁,而这丝丝缕缕的哀愁,又仿佛薄雾一般,让这些自然景物染上了诗人的忧郁气质。
“平时遇处暑,庭户有馀凉。乙纪走南国,炎天非故乡。寥寥秋尚远,杳杳夜光长。尚可留连否?年丰粳稻香。”这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处暑》诗。处暑季节意味着秋意渐浓,暑气将消,可是诗人却因身处南国,而感觉不到凉意。他乡的处暑时节仍然炎热,与诗人故乡迥然不同,这让诗人不禁感慨连连。在这炎热的南国,还可以作为久留之地吗?诗人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抛出一句“年丰粳稻香”让读者自己品味。末句也表达了诗人对南国秋天丰收的喜悦之情。此心安处是吾乡,每个身处异乡的人,每个时节,都有它的可爱之处。随遇而安,有时也是一种良好的人生态度。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这是宋代王之道的诗《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处暑节气仍处在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期内,艳阳高照,气候干燥,天气炎热。在处暑期间“大旱千里”的情况下,人们急切期盼一场大雨。“久旱逢甘霖”,这场大雨不仅解了大旱之围,更带来了秋日的清凉,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但愿人生的路上,每个人都能遇到“及时雨”。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唐代孟浩然的诗《初秋》短短28字,便将初秋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写尽了初秋的清凉静美,读来令人心旷神怡。在这越来越长的秋夜,微风徐徐,清凉阵阵,露珠点点,秋意深深,茅斋里安静极了。
处暑时节,适合读一读这些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