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初昕
《春秋繁露》里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立秋为秋季的开始,霜降为秋季的终结。秋风正好位于立秋到霜降九十天的中间,意味着深秋还未真正降临,但太阳渐渐南移,白天暖和,早晚凉快,昼夜温差增大;阳气渐弱,阴气开始凝重,秋天不再打雷;习性蛰居的小虫耐不住秋风的寒意,早早藏入洞穴之中,并用细土将洞口封闭,以防寒气侵入,一觉睡到来年惊蛰,听到雷声之后,才睡眼惺忪地从洞穴里爬出来……大自然的四季变化深藏玄机,适者生存,违者消亡,恒久不变。
几场秋雨过后,天更清了,水更亮了,山的色彩更丰富了。有些树的叶子抵挡不住秋风的诱惑,脸上泛着淡淡的红晕,显得更加妩媚动人。挂在农家小院里金黄的玉米棒子,割倒后堆在田野里一拢一拢的荞麦,与路旁的秋菊相映成趣,与山间的溪流动静相宜,构成了金秋时节最富张力的画面,而作为画面主体的农人,他们劳作的姿势千姿百态,生动着这个“平分秋色”的节气。
“秋忙秋忙,绣女也要出闺房。”秋分是农村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时节,北方播种冬小麦,南方双季晚稻抽穗扬花,正忙着晚稻收割,忙着耕地种油菜。秋分的连阴雨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故“三秋”贵在“早”字,及时抢割秋收作物,及时翻耕田地,及时播种冬作物。
“秋风秋雨愁煞人”,人到秋天会垂暮伤感,要培养乐观情绪,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情绪消散,保持神志安宁。秋季天气干燥,秋分前是温燥,秋分后是凉燥。燥伤津液,会引起各种燥症。防止凉燥,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应多喝水,多食果蔬,多吃温润食物,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古人说秋宜“冻足冻脑”,春捂秋冻体弱者慎之。
入秋以后,埋在地底下的花生,此时粒粒饱满,撑裂沙土,若隐若现露出地面,等待庄稼人前去收获。随着锄头的挖下,饱满的花生裹挟着泥土露出地面,散发出清新的气息。轻轻抖去泥土,顺手丢进地沟里。我们小孩看到刚挖出来的一串串胖嘟嘟的花生,都迫不及待拾起几颗,剥开外壳,往嘴里送。轻轻一咬,生脆爽口,鲜嫩无比,满嘴清香。收获花生的日子里,河滩上人来人往,地里挖花生、捡花生的;路上有挑花生的,也有小孩端茶送水的,热闹非凡。满担花生把肩膀上的扁担压得弯弯的,并发出“嘎吱嘎吱”的欢快声。虽然汗流浃背,但丰收的喜悦溢于脸上。
田地里的大豆也黄了,行走在田埂上,豆禾像一列列整齐的士兵接受检阅。放眼望去,满畈金黄。豆荚鼓胀饱满,显得沉甸甸的,走在一旁碰到,便会发出“沙沙”的声响。
大豆丰收的季节,竹笸里的大豆“哗哗”作响,跳动着、舞蹈着,仿佛是在分享丰收的喜悦。这个时节,瓜果飘香,芝麻、花生都陆续收获了,村庄里的露台上大簸小匾晒满了各种农作物,远远望去,错落有致,好一幅晒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