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记者 王树帆 通讯员 林昕
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作为2023年泉州市创新大会“1+3+N”政策包中的“1”,《实施意见》提出以“开放创新、智造未来”为主线,主动链接全国(全球)创新资源,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它作为顶层设计,是今后3~5年我市创新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意见》包含八个部分的26条内容,除了提出总体要求,还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打造工业设计创新服务体系、加快智能制造数字化赋能、广泛链接创新资源、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加大创新保障力度等方面给出指导意见,依此纲领,各领域再具体制定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若干措施。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针对我市研发投入强度较低、高企规模较小等短板,实行更加精准有效的奖补方式,提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龙头企业加强协同创新、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激发国有企业创新活力等5条措施。
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针对高端产业创新平台发展相对薄弱的问题,提出高标准建设“两室一中心”、打造高水平产业技术研发平台等2条措施。
打造工业设计创新服务体系。提出鼓励企业设立工业设计中心、培育产业创新工业设计链条、推动共享设计制造、推动工业设计进园区等4条措施。
加快智能制造数字化赋能。提出推进“未来工厂”建设、申报建设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培育壮大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等3条措施。
广泛链接创新资源。提出支持企业建设异地研发中心、支持设立园区飞地孵化基地、支持设立产学研异地联合创新中心等3条措施。
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针对科技成果服务机构不“专”、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提出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激发科技成果转化活力等2条措施。
加大创新保障力度。提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夯实创新人才基础、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等4条保障措施。
【工作重点】
瞄准产业创新风口,广泛开启技术成果引进窗口,推动前端基础研究、技术孵化全国(全球)化,后端中试加速、工业设计本地化,打造全国创新成果转化节点城市。
●坚持龙头引领,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一起抓。
●坚持应用导向,科技创新、工业设计一起抓。
●坚持两化融合,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一起抓。
●坚持海纳百川,本地研发和异地研发一起抓。
【发展目标】
到2025年,科技创新“四个倍增”目标基本实现——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36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3500家,高水平科研平台达50家,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00个,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20家、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38家。
●推动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5000家以上,打造省级以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50家,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
●建成异地研发机构30家,各县(市、区)至少建成1个异地创新“苗圃”或“两地双园”。
●专精特新企业总量达7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达60家,数量质量双提升、双倍增。
到2027年,开放创新品牌和高质量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45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4300家,专精特新企业总量达8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达80家,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25家、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40家。
●推动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6000家以上,打造省级以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80家,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
●建成异地研发机构100家,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超260万人,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科技成果转化效益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