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泉州晚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10月28日

故乡滋味

——读谢美永散文集《边城听风》偶感

■蔡芳本

谢美永是一位热情大方的性情中人,跟谢美永做事,绝对不会亏了你。

跟做人一样,谢美永写文章也不会有半点苟且应付,对每一篇文章,他都要修之又修,直到满意。这在他的散文集《边城听风》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家乡武平是闽粤赣三省的交界处,他称之为“边城”的地方。边城有边城独特的地理,边城有边城独特的民风,谢美永都想一一写出。你如果没到过谢美永的家乡,读他的这部书,也可以大致了解它的风貌了。谢美永的文章都是故乡的滋味,一是故乡风情的滋味,另一种是故乡美食的滋味。在谢美永的笔下,边城很古老很神秘,两边的房屋印满光阴的脚印,“老街铺着的青石板上,细细聆听,隐隐约约可以听到战马踏过的蹄音”,原来,边城演绎过军民踞城抵抗清军的壮烈故事。谢美永对边城的描写很具体很立体,他描写的事物都很可感,如他描写的青砖“泛着青色”“粗粝硌手”;他描写的马蹄“嘚嘚嘚”疾驰而过;他描写的撑排汉子的背脊“油黑发亮,阳光洒在上面,竟然沾粘不住,都滑落到河里”;他描写的瀑布,身段是那样的凹凸有致,温柔甜美。谢美永的描写有色有味,有声有形,形神兼备,这不是一般作者所能做到的。写风物最忌讳照搬风物介绍词,因为在那种介绍词里头,我们找到的只有骨头只有干巴巴的乏味。从这一点上看,谢美永其实已经领会了散文的真谛,有血有肉,才是丰满标致。

在这本《边城听风》散文集中,我特喜欢他描写家乡小吃的文章。这几篇文章很朴素,但很有味道。看文章就像真的跟着谢美永逛乡村吃小吃一样逼真。闻到了香,尝到了味,看到了形,谢美永给了你一桌饕餮的盛宴。谢美永如果仅仅写美食,那充其量也只是一种介绍。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将美食放入家乡风情中去写,放入家乡习俗中去写,放入陈年旧事中去写,放入自然地理中去写,很有点《舌尖上的中国》样子。美食并非独立于世,而是连着人间的一切,连着时间的烟尘。因为人情世故,因为时间流转,美食才更能体现出人文的品质。美食之所以称为美食,绝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皮,美食“把童稚的快乐一起带着,慢慢飘,飘向无尽的天空”;美食也是对一种风俗的肯定,是对人的尊重,对无偿奉献的鼓励,“使得邻里互助的精神得以发扬和传承;美食也是一种乡愁”,糅合了老母亲的许多情怀,“召唤着四方的游子”;美食更是“天与地,乾与坤,阴与阳,完美的平衡 ”。

将美食提高到这么一种至高无上的位置,这就是谢美永美食文章的价值和意义,也是谢美永散文艺术走向一个高度的证明。这种提高不是毫无铺垫的拔高,而是在充满乡土风情和浓烈情感中生长出的耀眼的种子,是挥也挥不去的念想,是血浓于水的深情。如果让谢美永写其他地方的美食,我看他也只能照搬资料,轻描淡写,而不能如此刻骨铭心,这也正是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魅力所在、神秘之处。由此,我们才能读出谢美永对家乡那种赤诚的热爱。

谢美永难舍的滋味,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远,在他的笔下却越来越近,煮字也有香,文章味更浓。

--> 2023-10-28 ——读谢美永散文集《边城听风》偶感 3 3 东南早报 content_50828.html 1 故乡滋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