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难
窗外,在下雨,淅淅沥沥,滴答滴答,时大时小,时急时缓。我,独坐在窗前,捧一卷心仪之书,静静地赏雨、听雨,静静地阅读、思考,觉得实在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我从小就喜欢在雨天读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亦入心。下雨的日子读书真好,下雨天读书,心静、专一,犹如那雨,晶晶莹莹,清清丽丽,就那么潇潇洒洒地下着。雨天读书,我会觉得有一种空灵的美,把雨声揉入书香中,会让人有一种非常奇妙的感悟,这种感觉有点像进入空山中遇到“灵雨”的洗礼一样,令人欣喜,令人浮想联翩。
雨天好读书,无论春夏,抑或秋冬,无论窗外是细雨纷飞,还是大雨滂沱,只要是雨天,我便兴致盎然地坐到窗前,一边看雨,一边捧书阅读,书里的每一个标点、每一段文字、每一行诗句,都会变得灵动和鲜活起来。有“急雨潇潇作晚凉,卧听榕叶响长廊”的闲情,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喜悦,有“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叹息,也有“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随雨到心头”的感慨。书读至此,如身临其境,好似自己不再是一个滚滚红尘里的凡夫俗子,倒是一个超凡脱俗的浪漫诗人,一边观雨听声,一边豪吟放歌。
朱航满在《雨窗书话》中说:“记得小时候,如果下雨,我总是喜欢半躺在床上,听窗外的雨声,翻翻杂书和报刊,感觉整个世界都很安静。”这是一种诗意的境界,对于喜欢读书的人,这是一种非常享受和惬意的阅读姿态。其实,读书人似乎大多喜欢雨,譬如周作人命其书斋曰“苦雨”。难道真的“苦”吗?实则他乐在其间,故他将自编集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一本随笔集命名为《雨天的书》。当然,不完全是雨天写或写雨天的书,更不是雨天读的书。就是这么说说,怀一份空想罢了。
雨天好读书。有倦意了,就斜靠着沙发上,啜饮一口茶,把视线转向窗外或大或小的雨,思绪不觉间又悠然纷纭起来了,由眼前的雨忽而会想起曾经读过的许多有关雨的诗词佳句来,比如杜甫《水槛遣心》中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金人庞铸《喜夏》中的“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宋人赵师秀《有约》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比如韦应物《滁州西涧》中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范成大《村居即事》中的“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沿着这些诗句营造出的幽美意境,一颗心不知不觉就飞出了城市林立的楼群,飞到田间、山野,飞到山川、河谷,看燕子斜飞,鱼儿潜游,听鸟儿啁啾,蛙声遍野,闻桃李飘香,尝瓜果甜蜜,俯仰之间,既回味了一番那些曾经历过的岁月往事,体验了一番那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又温故知新了前人的佳句名篇。
又是一个下雨天,怎能辜负时光匆匆的步履,找个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读书吧,深深地沉入文字的世界。如此,你会发现,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阴晴圆缺,生活总是那么美好,总是那么诗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