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五月天被质疑在演唱会上假唱。有博主制作视频,对五月天上海演唱会12首歌的真假唱进行鉴定,该视频在网络迅速发酵。随后,“五月天假唱鉴定”登上微博热搜第一。截至发稿,五月天未对该事件进行回应。
12月3日,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回应,他们会将情况记录下来,根据情况进行判定。“如果后续涉及调查,会在官方平台进行公布。”
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的一名工作人员称,五月天今年在北京举办的6场演唱会上,他们均有安排几名执法人员在现场进行监管,主要监管表演曲目与审批内容是否一致,“而且我们的位置也是在中控台附近”。
五月天演唱会真假混合 歌迷态度不一
日前,名为“麦田农夫”的博主发布视频《五月天上海演唱会12首歌真假唱鉴定》。他在视频中说,近年来不断有粉丝给他发来五月天的演唱会视频,请他鉴定真假,由于近期相关投稿非常多,所以决定做本视频。记者看到,该博主B站粉丝3.9万,已经发布有近200个视频,多与音乐现场鉴定、音响设备鉴定等内容有关。
在视频中,该博主对粉丝发送的12首五月天演唱会歌曲进行了“鉴定”,他利用软件设备,发现现场声音和该歌曲的录音版本高度重合,不符合现场演唱发音的规律,认为包括《恋爱ing》《知足》《伤心的人别听慢歌》等经典曲目在内的5首歌,都属于“假唱”范畴。从收到的粉丝投稿来分析,“假唱”占比近一半。而当晚五月天一共演唱约30首歌曲。
这条视频迅速被搬上了微博,并引发热议。
一部分歌迷认为,即便五月天真的有部分“假唱”,也可以理解。几位成员都年近50岁,身体技能下降,他们的许多歌曲节奏快、耗能高,完全真唱可能身体吃不消。
而另一部分歌迷则认为,营业性演出中,歌手应当对买票观众负责,真唱是基本素养。“如果身体撑不住,他们可以少开几场演唱会,或者办成见面会也行。既然开了演唱会,那就只能真唱,不然就是欺骗行为。”一位网友留言道。
记者查阅文旅部《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其中明确写道:“营业性演出不得以假唱、假演奏等手段欺骗观众。前款所称假唱、假演奏是指演员在演出过程中,使用事先录制好的歌曲、乐曲代替现场演唱、演奏的行为。”
律师:若假唱属实,消费者可要求赔偿
记者就“五月天演唱会涉嫌假唱”一事,咨询北京炜衡(成都)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余龙,他向记者详细梳理了营业性演出中的假唱问题。
余律师提到,对于以“假唱”欺骗消费者行为的规制,主要集中在《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和《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演员不得以假唱欺骗观众,演出举办单位不得组织演员假唱。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为假唱提供条件。演出举办单位应当派专人对演出进行监督,防止假唱行为的发生。并且在该《条例》第四十七条,也规定了相应的罚则。
而五月天所涉的商业演唱会,明显属于营业性演出,应当遵守《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及《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
对于主办方和表演者而言,“假唱”有可能面临行政罚款,甚至还可能面临被吊销证照的行政处罚。此外,观众也有权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主办方要求赔偿,主办方向消费者赔偿之后有权向表演者追偿。 (《成都商报》 徐语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