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泉州晚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12月06日

一次暖冬行动,一群人四处奔走

只为三岁男童听见世界的声音

爱心人士来到涛涛家,助力他告别无声世界。

医生教林帆使用助听器

■早报记者 陈小芬 文/图

“谢谢你们,有你们提供的爱心助听器,孩子涛涛(化名)的爸爸听见了,孩子已申请到‘北京爱的分贝公益基金’的耳蜗手术补助,不久将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很快我儿子的世界也有声音了。”昨日,吴丽(化名)致电泉州市东南公益协会(以下简称“东南公益”)志愿者王玉茹表示对爱心人士的感谢。

这一场为惠安崇武的涛涛和爸爸能“听见”的爱心暖冬行动自10月28日启动以来,东南公益的志愿者一边入户走访,一边寻找爱心资源。很快,涛涛家的遭遇得到多位东南公益爱心人士的关注,并纷纷献上爱心。

无声的世界很残酷 一家人坚强勇敢面对

“10月27日,‘北京爱的分贝公益基金会’发布了23-7批次需要走访的听障儿童申请者名单。第二天东南公益志愿者就去涛涛家,入户为他填写家庭情况表和反馈表。”王玉茹说,涛涛今年三岁,是惠安县崇武镇人,听力一级残疾,需要装人工耳蜗。因为家庭困难,支付不起20多万元的人工耳蜗手术费用,无奈之下向“爱的分贝”申请人工耳蜗植入资助。

他们住的是租来的老旧石头房,一年租金即便只有3500元,但对他们来说也是笔巨款。涛涛的父亲林帆(化名)此前生病,听力受损严重,饱受听力损伤的困扰,几乎听不到声音,语言能力退化严重。

林帆知道无声世界的残酷,所以当医生告诉他们,涛涛年纪小,除了积极做语训外,建议尽早植入人工耳蜗,全家人都格外重视,虽然难以承担人工耳蜗植入的高昂费用,但他们始终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努力。

“走访中,我被这个勤勉、坚强的家庭深深打动。他们虽然生活困顿,但从不放弃希望。”王玉茹说,涛涛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双胞胎哥哥,因为要照顾涛涛和哥哥,母亲不能外出打工;70多岁的奶奶为了每月多挣1000元,找到了一份环卫工人的工作,因为她相信,只要不放弃,就能让涛涛离声音更近一点;在外打工的父亲哪怕听不清声响,也不舍得给自己配一个助听器;上初一年级的姐姐为省下学杂费,每周在校生活费花销不到100元,舍不得坐车,都是走路回家。

爱心人士一路相伴 希望男孩的世界有声

据介绍,涛涛已经三岁了,如果未及时装入人工耳蜗,即便后面装上了,语言恢复也会比较差。为此,今年9月开始,吴丽带着涛涛在惠安一家医院做语训。吴丽说,医生看到她胸前抱一个孩子,背上背一个孩子,每天从崇武到惠安县城来回跑很辛苦,建议她在医院附近租房子。医生得知她的家庭情况后,把自己午休的宿舍免费提供给他们母子三人住,自己则回家休息。这样的举动令吴丽十分感激。

王玉茹在朋友圈发布了涛涛一家的情况,很快多位爱心伙伴表示愿意助力涛涛装上人工耳蜗。爱心人士庄璐玲、林碧莲、林晓红、吴泉、唐秀容、林玉影、王卫红等人到涛涛家慰问,还带去一批爱心物资。吴泉还送上慰问金2000元,并表示将号召身边的朋友一起助力孩子装上人工耳蜗。“孩子的耳蜗要装,孩子爸爸的助听器也要装,孩子爸爸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希望装上助听器可以让他更好生活和工作。”吴泉说。

11月28日,“爱的分贝”评审会上,涛涛的申请通过;12月4日,爱心人士吴泉、吴燕虹为林帆捐赠价值16800元的右耳助听器,惠耳听力技术设备有限公司捐赠价值19900元的左耳助听器。装上助听器,林帆现在能听到风声、水声、鸟儿的叫声。因多年处于几乎无声的世界,林帆对声音有些模糊,还需要一段适应期。

目前多位爱心人士为涛涛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捐款,只为让孩子的世界有声、生活更美。

据统计,从2017年开始,东南公益志愿者入户走访三十多个泉州听障儿童家庭,其中大多数家庭获得资助。

--> 2023-12-06 一次暖冬行动,一群人四处奔走 3 3 东南早报 content_57481.html 1 只为三岁男童听见世界的声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