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刘静梅
通讯员 吴延安 文/图
11月19日,洛江区第二实验小学小记者走进泉州侨批馆。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小记者通过馆内的展板、图片以及实物认识到侨批不仅仅是信件,更是海外华侨艰苦拼搏的历史见证,每一封侨批都蕴藏着一个故事。
★侨批馆游记
□小记者 曾槐月
(洛江区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
侨批馆坐落在泉州市区中山路陈光纯故居里。那是一幢南洋风格的红色小楼,走进小院踏在古朴的石板上,仿佛回到了那个下南洋的时代。
老师告诉我们:“其实‘批’在闽南语里是书信的意思,所以说侨批就是海外华侨往家里寄的信。”在一楼中堂,我们了解到批的格式,知道批分为正批、回批,还有说明款项的暗批。
通过狭窄的扶梯,我们来到二楼。二楼墙上贴着一封封批,字迹或清秀或豪放……无一不透着思乡之情。最吸引我的是一封寄往永春的信,在这封信上它3次给收批人提了醒,凸显侨批以诚待人的经营理念。还有一封信表明托人寄来的款物都已收到无误,说明当时人们遵守约定、守诺重信。
在那个与远方亲人交流困难的年代,侨批承载着远方的思念,承载着家训,承载着海外华侨拳拳的爱国之心。
★思念远方的亲人
□小记者 纪腾菲
(洛江区第二实验小学二年级)
外公、外婆是归侨,所以当知道我们要去参观侨批馆时,一路上我都很兴奋和好奇。穿过中山路在小巷中找到一幢三层小洋楼,它的前端大门呈半圆拱柱造型,这就是我们要找的侨批馆。馆内摆放着许多旧邮件,很有年代感。墙上印着一句话“一封侨批一片情,我在等风也在等你”,感觉就像一个人远在他乡,他在想念很远很远的亲人。
★信背后的故事
□小记者 黄依蔓
(洛江区第二实验小学三年级)
通过那狭窄的扶梯,我们来到二楼。楼上摆放了许多历史文物,这里一共有三个展厅:一国一侨批展厅、一县一侨批展厅、一局一侨批展厅。老师带我们了解信上的印章,我拿出信纸把印章印在纸上,印章的图案可多了!有风景、小动物和祝福语……参观完侨批馆,我感受最深的是每一封信的背后都有着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