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林婕茹 文/图
“我到为植种,我行花未开。岂无佳色在,留待后人来。”11月25日,惠安县净峰中心小学的小记者们在讲解员邱真真的带领下走进净峰寺,了解弘一法师与净峰寺的故事。通过这次参观,小记者们不仅了解了净峰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感受到弘一法师的智慧和慈悲精神。
★千年古刹的传说
□小记者 周靖铠
(惠安县净峰中心小学二年级)
今天我们来到千年古刹净峰寺,据说净峰寺是在唐朝建成的,海拔约九十米。我们一边参观一边听老师讲净峰寺的历史。弘一法师曾在这里研究佛学,也在这里留下许多墨宝。我们还看到传说中的钱洞,可容手伸入,传说为李铁拐藏钱之所。他羽化成仙之后,为了解决母亲生计,便向洞内投入十枚银币,当日取用,次日可以补足至十枚,后人称该洞为钱洞,净峰山又名“钱山”。
净峰寺有令人神往的传说和令人陶醉的美景,真让我流连忘返!
(指导老师:张璇)
★寻访弘一法师旧迹
□小记者 曾紫玲
(惠安县净峰中心小学四年级)
我们来到弘一法师的旧居,在老师的讲解下我得知弘一法师的床铺是自己设计的,下面能存放东西,上面可以休息。我们又去参观院子,院子里有弘一法师种的菊花,现在没开花,很遗憾没欣赏到菊花的美。接着,我们又参观了观日亭,这是观赏日出的绝佳位置。有机会我要约上爸爸妈妈一起来这里看日出。
(指导老师:邱丽玲)
★新体验 新身份
□小记者 周楚铱
(惠安县净峰中心小学三年级)
讲解员带着我们参观了弘一法师修行时的住所。他离开时写下了《将去净峰留题》:“我到为植种,我行花未开。岂无佳色在,留待后人来。”虽然他离开时没能看到自己种的花开,但是他认为总有后人可以看到。他这份豁达的心境让我佩服!
我们跟着讲解员的脚步游览了整座净峰寺,当到达山顶时,整个净峰镇都尽收眼底,让我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这次活动不仅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而且加深了我对家乡的了解。我也更进一步了解了小记者这个新身份,可以让大家通过我们的文字,了解到平时看不到的故事。
(指导老师:周惠玲)
★触摸大师的精神世界
□小记者 林依澄
(惠安县净峰中心小学三年级)
弘一法师的旧居,朴素幽静,别有一番风味。在弘一法师旧居里有一张木床,是由法师亲自设计的,创新的收纳设计,将收纳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床的一旁是一张木桌,木桌后方更是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花圃,用来种植菊花,既可观赏又可陶冶情操。法师离开时作的志别诗更是体现了大师的豁达大度。
这次参观,我们了解到了弘一法师许多生平事迹,更难得的是感受到他充满力量的精神世界,真是不虚此行啊!(指导老师:周惠玲)
★美丽家乡
□小记者 肖子宸
(惠安县净峰中心小学五年级)
我们先来到弘一法师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弘一法师的画像,进入纪念馆内部,我们看到了弘一法师的生平资料。弘一法师名叫李叔同,是著名的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我们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参观他的书画作品。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学习到了净峰寺的建筑历史,也了解了弘一法师与净峰寺的渊源。我对弘一法师有了新的认识,我也希望净峰这个美丽的地方,能进入全国游客的视野里。
(指导老师:洪艺梅)
★大师的智慧
□小记者 杨静雯
(惠安县净峰中心小学三年级)
今天阳光明媚,讲解员带领我们参观了净峰寺。净峰寺是由观音殿、李仙祠、文昌祠等组成的建筑群体,每逢节假日都有许多香客来到这里,好不热闹。
弘一法师的旧迹是净峰寺的一大亮点。弘一法师博学多才,是一位极具智慧与慈悲的大师,他的言行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真善美,让我们明白了每个人心中要常常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真正拥有快乐、轻松和自由的生活。(指导老师:周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