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泉州晚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12月16日

煎饺香里的思念

■刘婷

就在几天前,我收到了母亲从家里寄来的包裹。

那个包裹是加急送来的,四百公里的旅程,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她怕我独自一人在外地吃不好,又怕邮寄时间太长,吃食坏了,就选了加急派送。我听了眼眶有些泛酸,不管我走到哪里,母亲总是念着我的。我将包裹带回租房,刚一拆开,就闻到了扑面而来的浓郁香气,一袋色泽金黄的煎饺就摆在箱子的最上头。那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煎饺垒在一处,它们外表皮酥香而带韧劲,内里馅料鲜香含汁,拿起一个咬下去,丝丝缕缕的汤汁便慢慢渗入唇齿间,香气醇厚鲜美。这是我最熟悉的味道,它缠缠绵绵地联结起了我过往的岁月,在我的记忆里生了根,我在母亲衣袖间萦绕的煎饺香中长大,如今煎饺香又陪伴我离家远行。

记忆中母亲是极爱做煎饺的。她常踏着晨光去赶圩,赶去小镇的集市称上几斤面粉,买上三肥七瘦的鲜肉、几根胡萝卜或三两根玉米。一到家便在灶前忙开了,和面、揉面、醒面、洗菜、剁馅,等楼下剁馅剁得震天响时,我们一家子就如听闻鸡鸣般悠悠醒来。等调好馅,醒好面,母亲就将面团揉搓成坯子,用擀面杖将一个个坯子碾成薄薄的面皮,在灶旁盛放碗碟的瓷板柜台面上一字摆开。这时我们一家子其乐融融地围坐在饭桌前,听着电视台里的播音腔,看着母亲笑眯眯地端来原料,我们就会自觉地捻起托盘里的白面皮,将肉馅挑入其中,用小汤匙轻点水面,在面皮四周流畅划拉一圈,合拢、收紧,从两侧往里折合,一个个圆润饱满的饺子便在我们手中成形。我们继续包着,母亲就将一部分包好的饺子端至灶台上,烧锅、倒油,等油烧热,就将饺子整齐摆入锅内,加一点水,烧干,再将饺子煎至底面金黄酥脆,鲜香扑鼻的煎饺便出炉了,让人望而生津。我们一家人便将煎饺移至小院里摆放的八仙桌上,于桂花树下,畅聊家长里短,泡一壶浓茶,看晨曦渐浓,天色渐亮。而剩余的包好的饺子便会被存放在冰箱里,好比秋季农夫满当当的粮仓。母亲常说,冰箱里存着饺子,她心底才不会发慌。如今我的母亲已年过半百,在她眼里,家人吃好穿暖就是最大的幸福。每当家人远行,母亲就往他的行李里塞一包煎饺,得了这份煎饺的人,不管走多远,都可以嗅到家的味道。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平和朴实的人。

随着年龄渐长,生活让我不得不离家远行。多少个独自一人在外奔波的早晨,我坐在冒着热气的早餐店内,点上一盘煎饺和一杯热豆浆,看窗外天色昏暗,长街上偶尔驶过几辆小电瓶车,三两行人挤在街边摊位氤氲的雾气中等一份早餐,思念便在这样的早晨变得格外沉重。我走过众多卖饺子的小吃店,里面贩卖的煎饺一般都卖相上佳,装在白瓷小碟子里,旁边放着一罐色泽鲜亮的辣椒酱,吃的时候淋上,酥脆浓香,但一口煎饺入肚,竟怎么也品不出母亲做的那般滋味。母亲衣袖上的煎饺香早就具象化般填满了我的心,发酵膨胀,成了我走到哪里都忘不了的滋味。一份饭菜,菜谱一致,掌勺人不同,味道也不同,毕竟它不是家的味道。

“味道落到笔上就成了风格,吃进胃里就成了乡愁,刻在心上那就成了一辈子都解不开的一个结。”“一语成谶”,煎饺香已成了我心中绕不过的弯、解不开的结。我离家越来越远,母亲就用那一份煎饺香守护着我,让我不管走到哪里,都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它成了我永远的念想……

--> 2023-12-16 3 3 东南早报 content_59315.html 1 煎饺香里的思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