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泉州晚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12月29日

读书小时光

■张凌云

白居易有首《问刘十九》写得很有意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全诗不长,仅二十字,却回味久长。刘十九何许人也,史籍语焉不详,白居易又是在何种情境下写这首诗,对方究竟是否知晓,也有多种说法。不必去探究更多细节,否则就索然无味了。这首《问刘十九》颇像赵师秀的《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你会在乎到底约的是谁吗?不会,你在乎的是雨夜听着蛙鸣、闲敲棋子灯花悄落的情境,那种深吸一口一片清香的气息。

同样,《问刘十九》的诗眼也落在了最后一句,仿若面对辽阔的天地和密匝的彤云,轻轻叹了口气,也就似乎吐尽了心中块垒,洒脱地说道:“那就不如喝杯酒吧?”

中国人的智慧和生存哲学,就浓缩在这句浅浅的“能饮一杯无”中。

国人自古知乎天命,顺乎天道。春秋代序寒来暑往,自有其天道轮回。天气冷了,就懂得往回收,往里藏,于是有了对着小火炉上新醅的米酒,一个人或一群人,自言自语或高谈阔论,酒香或烟火氤氲着窗外若有若无的雪色。

场景极美。中国文化讲究含蓄蕴藉,意在言外,太多的尽在不言中,都在这带着微笑的“能饮一杯无”里。可以是独饮浅酌,可以是开怀畅饮,可以是知己推盏,可以是高朋满座,或就是家人聚在一起,用那微醺的酒意驱散严冬的凛冽,安享天伦之乐。

这场景的背景,像小雪,也不全像。小雪首先是一个节气,冬天的第二个节气。入冬不久,似乎状态还没从秋意中完全走出,面对乍然而至的寒凉,身体的反应就是要温酒御寒,这是自然不过的事情,何况,还有浮着绿蚁的新酒,这可能是入冬后的第一场酒,一切都带着新意、新奇,仿佛要举行一场盛大的仪式,正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这时候如果天公作美,正好来一场小雪,小雪就由虚化变成实物,那就再完美不过了。但这个实物化的小雪不见得只下在小雪节气里,那么,“晚来天欲雪”就有着更加复杂深广的含义。

但凡天气阴沉,暮色渐浓都可能下雪,而但凡心情郁积,不甚清朗也都似乎期盼着下雪,于是,这个小雪就摆脱了小雪节气的窠臼或羁绊,它似雪非雪,弹性十足,带着一种不确定而极富想象空间的朦胧美,与中国人中正平和,从心所欲而又不逾矩的文化心理最是契合。

所以,在晚来天欲雪的氛围里,“能饮一杯无”有了心灵自由驰骋的空间。写景状物、诗情画意、借酒浇愁、托物言志、一诉衷肠、共享天伦等等无所不包,却又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酒虽饮不在多的寓意里,总体风格是清朗的,格调是暖色的,透着暖意和微醺,在这暮云渐合、寒意渐浓的冬日里。

与尔同销万古愁。再多的郁积或倾诉,也仿若一拳打在棉花团上,看不出一丝踪迹。无论多重的鼓槌,都轻轻地落下,这就是中国人的生存艺术。这种生存艺术,就超越了杯中之物的浅表象征,上升到一种更温暖更久远的心理寄托。

譬如,我会想起自己的小时光,想起童年、故乡。所有复杂的事物统统后退,单纯得只剩低矮的屋檐和阴沉的天色。看那似乎要下雪的光景,心里总像堵着点什么。这时候父亲说,天气寒冷,那就喝点酒吧。于是,灯光昏暗的小屋内,我们嗅着扑鼻的酒香,竟自己身上也感到暖洋洋的,外面不管到底有没有下雪,也都化作从天而降的甘霖,打湿一片春天的心田。

很想回到那时候的心境里。简单、快乐,如一张白纸好做文章。多少年弹指一挥间,很想能再有一间茅檐小屋,看着那若有若无的小雪,自言自语道:“能喝一杯吗?”

--> 2023-12-29 3 3 东南早报 content_61293.html 1 读书小时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