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泉州晚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1月03日

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小记者走进鲤城侨批馆

穿越“时光邮局” 品味纸短情长

林骏鹏为小记者介绍侨批中的常用语

了解柜台椅子上两个孔洞的妙用

认真写下新年的第一封祝福信

■融媒体记者 颜雅珍 通讯员 许诗怡 林骏鹏 文/图

近日,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小记者分批前往鲤城区档案馆侨批分馆,在工作人员林骏鹏的带领下参观该馆的三层展厅,具体了解“侨批”的由来、侨批业的衍生方式、经营理念、寄送方式等。而信局经营场景的高度还原,令小记者仿如穿越时光,身临其境般地置身于旧时的信局中,感受着昔日古城侨批业的繁荣。

当天,小记者们还学习了书信格式及常用语,并亲手书写一封家书,为亲人朋友送去新年的祝福,在时光里品味纸短情长,领略侨批文化的魅力。

★探访信局

□小记者 苏宝佳

(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四年级)

我们走进鲤城侨批馆,这里展示着以前信局的场景,活动门板、柜台、护栏、各地信箱……让我们好似穿越时空,真的来到了旧时的鲤城信局。墙上“守诚、利信、重诺”六个大字非常醒目,林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信局的经营理念,据说也正是坚持这一经营方式,信局从开始运营到结束从未发生过送信人卷钱跑路的事情。侨批最早是由水客递送,后面发展为批局经营,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改为邮政派送。

往前,墙上的两个吉祥物吸引了我们,它们叫做“顺顺”“安安”,由可爱的猫头加上鲤鱼头饰以及鲤鱼尾构成,可爱极了。“顺顺”手中握住漂流瓶,“安安”手里拿着“批”,妥妥的小邮差形象。它们的名字也别具深意,“顺顺”代表了一帆风顺,“安安”则表示着四季平安。(指导老师:钱萍婷)

★感受时代变迁

□小记者 苏煌煊

(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五年级)

在林老师的介绍下,我们才得知“侨批”的意思。原来是以前海外华人华侨寄往中国的信汇。 林老师带我们参观了一把椅子,它的凳面有两个小孔洞,这让我们好奇不已。在林老师的解说下,我们才得知,原来,以前掌柜或者小二收钱时不能直接放进自己的口袋,要放在钱箱里,这两个小孔洞就是钱箱的入口了,等到打烊时再取出点数。

随后,在一面地图上,我们发现,单德济门附近就有14家侨批信局,可见,当时泉州是一个商业要地。那时的人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实则不易。据说,最早海外华人华侨是通过水客递送的方式将信汇寄回自己的家乡,十分不易,中途还有可能出现意外。因为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继续发愤图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侨批的意义

□小记者 刘宗瀚

(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四年级)

进入鲤城侨批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一把特别的椅子,这把椅子上面有两个小孔,它在以前可以当做一个钱箱,两个小孔便于小二收银时直接投入。而椅子旁边是我们现在常见的服务柜台,但是也有些许不同,它是用铁皮护栏围起,以防信汇丢失,也对掌柜的安全起到保护作用。柜台后方有12个小信箱,每个信箱上面都标记着寄出信件的地名,有永春、印尼、缅甸、南安、新加坡、菲律宾……右边有个摆满布袋的柜子,这些布袋用于装放各个地方的信汇,便于投递到各家各户的侨眷手中。

以前,很多华人下南洋谋生,很久才能回一趟家,但又挂念自己的家人,于是,就有了侨批这样一种中介物,把赚的辛苦钱和信件一起寄回故乡,可见,那个年代,侨批是多么重要,它就像一只信鸽,承载着侨胞的思念和深情飞回故乡,它是侨眷的期盼和安家经费,牵动着侨眷的喜怒哀乐。

★书信送祝福

□小记者 叶凤岚

(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五年级)

侨批,简称作“批”,“批”在闽南语中是“信”的意思。侨批,俗称“番批”“银信”,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

侨批馆里,林老师还为我们具体介绍了书信的格式,它分别由称呼、正文、祝颂语、具名、日期等部分组成。我们还了解了侨批中的常用语,开头语、启事语、具名语、祝颂语……原来,侨批中的用语还这么讲究。我们现场也拿起笔,亲自写下一封信,有给爸爸妈妈的,也有给爷爷奶奶,或者给同学朋友的。大家将自己的新年祝福通过信件传递出去,祝愿亲人朋友们新的一年里平安喜乐。随后,大家还特意盖上邮戳,封上信封,开心地带回家送给收信人。

★加深对家乡的了解

□小记者 蔡帅钧

(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四年级)

进入侨批馆,我就被侨批中的常用用语表给吸引了,特别是那个祝颂语:对祖父母、父母的用语要说:敬叩金安、敬请福安,对尊长要说:恭请褆安、敬请康安,对平辈则是敬颂大安、即颂时祺、敬祝近安……第一次了解写信的格式用语,从中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爱孝悌、谦和好礼。

二楼为我们展示的是当时侨批馆在泉州的分布图,短短两三条路,分布着密密麻麻的信局,说明了当时闽南地区泉州中山路是侨批信局的主要经营地、集散地,同时也说明了在以前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侨批是人们传递思念、交流信息等重要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便利。

这次侨批馆之行,让我学会了如何写好一封信,也了解到了侨批的历史,让我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多了解……

(指导老师:钱萍婷)

--> 2024-01-03 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小记者走进鲤城侨批馆 3 3 东南早报 content_61862.html 1 穿越“时光邮局” 品味纸短情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