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傅恒 庄丽祥 通讯员 吴文霞 许振塔 文/图
2月23日凌晨4时许,南京市雨花台区明尚西苑6栋发生火灾,导致15人死亡,44人受伤住院。经初步分析,火灾为6栋建筑地面架空层停放电动自行车处起火引发。血淋淋的事故,再次给电动车停放充电的消防安全敲响警钟。
昨天,记者走访泉州市区多个小区,实地观察电动车的停放和充电情况。
走访
飞线充电存在安全隐患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不少小区都把电动车停车区域设置在小区的地下室或者架空层,而一些老旧小区,由于条件所限,虽然设置有一些充电桩,但是,一些市民把车随意停放在楼道处,飞线充电,存在不小安全隐患。
在市区金帝花园小区,小区的电动车集中充电区域设置在一楼架空层处,不少车辆停放在此处充电。记者了解到,小区内的集中充电设备可以预定时间,充电完就自动断电,避免电池过充。虽然小区有集中充电区域,但是仍有部分电动车停放在公共门厅处。此外,由于小区只有部分楼栋的架空层设有电动车集中充电区,一些业主有时因为充电位置不够,会将电动车骑到自家楼下,再从家里拉出电线来给车充电。
在刺桐豪园小区,小区的电动车停放小区二楼的架空层,架空层内,有部分储藏间,没有储藏间的业主,则是在通道上的停车区域停车充电。
记者走访发现,泉州市部分小区在增设集中停车棚的情况下,不仅配备灭火器、烟感警报器等消防设备,还增加了喷淋装置。在鲤城区南益鲤景湾三期,在集中充电棚内,有序停放着两排正在充电的电动车,墙上张贴着安全告示,充电棚内还配备了灭火器和简易喷淋装置。万一发生火灾,简易喷淋装置就会自动启动,第一时间扑灭火苗。
举措
设置集中充电场所 建设智能充电设施
据了解,近年来,对于小区内电动车的管理,相关部门频出大招。为了防止电动车进电梯,2021年,在鲤城消防部门的沟通联系下,江南街道锦美小区率先引入电梯智能检测系统,一旦监测到电动车进小区的电梯,阻车器就会开启报警装置,并锁定电梯门,只要车在里面,电梯门就无法闭合。此外,泉州市还采取措施加强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如居民住宅区建设智能充电设施、新建建筑需要建设电动自行车车库等。
为强化电动车的消防安全管理,去年起施行的《福建省消防条例》针对电动车的停放、充电等方面有了具体规定。根据《条例》相关规定,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应当在单位、住宅区的指定区域停放。禁止在公共门厅、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地下汽车停车位停放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及其电池进入电梯轿厢。禁止违反用电安全要求私拉电线和插座给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和电动汽车充电。
提醒
高层建筑着火 如何安全逃生
遇到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如何安全逃生?消防提醒,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不要盲目往顶层跑。如果火源层在上,往楼下逃生;火源层在下,迅速跑到离火源和顶层都较远的中间层,最好是避难层。如果所在楼层已经着火,但楼梯尚未封死,火势不猛,可披上浸湿的衣被,从楼上快速有序下楼,尽可能弯腰到最低或匍匐前进,用湿棉毛巾捂住口鼻。一旦着火,千万别坐电梯,一定要通过楼梯、疏散通道等安全出口逃生。撤离房间时,先摸门把手,如果温度很高,火苗从门缝往里钻,千万别开门。应关闭所有门窗,用湿毛巾遮住鼻嘴,同时堵塞门缝,防止烟火渗入。如果楼梯被封死或火势难以控制,就躲到阳台、浴室等离火源较远的地方等待救援。
居住在高层,发生火灾切忌跳楼,除非救援人员已做好救援准备。居住在二三层,必须跳下才能自救时,可向地面抛棉被等缓冲物,双手攀着窗台往下滑,尽量做到双脚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