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泉州晚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2月27日

鲤城区第六实验小学小记者走进鲤城侨批馆

滚汤圆 话侨批 共庆上元节

学习泉州侨批史

体验滚元宵

■融媒体记者 傅蓉蓉 通讯员 许诗怡 文\图

2月24日元宵节当天,鲤城区第六实验小学小记者走进鲤城侨批馆,跟着讲解员学习了侨批的起源、发展和侨批体书写等知识,了解侨批文化。现场,小记者还体验了汤圆的制作,在欢乐的气氛中共庆上元节。

★历久弥新的情感

□小记者 黄雅琪(鲤城区第六实验小学三年级)

元宵佳节当天,小记者再次集结,这次我们走进了鲤城侨批馆。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和展馆的展示,我知道了侨批是海外侨胞寄回国内的家书和汇款。通过这次参观完,我更加明白了“家书抵万金”的含义,也让我感受到了海外侨胞在异国打拼的艰辛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参观完展览,我们还亲手制作了传统小吃——汤圆,这真是有趣又有意义的一天。

(指导老师:黄怡)

★学习汤圆制作

□小记者 曾钰萌(鲤城区第六实验小学三年级)

跟随小记者团的脚步,我们开启新一轮的探秘之旅。在鲤城侨批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幅地图,标注了以前中山路上分布着的十几家侨批局,可见当时泉州侨批业的繁荣。

活动中,我们还体验了汤圆的制作。借助工具,我先将馅料“捶打”成小球,接着将做好的内馅蘸水后放在装有糯米粉的盆里顺时针摇晃,重复十几次后白白胖胖的汤圆就制作完成了。

这次活动,我不仅了解了侨批文化,还学会了汤圆的制作,真有趣! (指导老师:郑婉君)

★独特的元宵文化

□小记者 兰斯涵(鲤城区第六实验小学六年级)

今年的元宵佳节里,我跟随小记者团走进鲤城侨批馆参观,还体验了汤圆的制作。

制作汤圆首先要制作内馅,我舀了一勺馅料装进模具里,用锤子敲紧实,内馅就做好了。接下来就是滚汤圆了,滚汤圆比做内馅简单多了,只需要顺时针摇动盆子,让内馅不停地滚动,直到沾满糯米粉,汤圆就做好了。这次活动中,我不仅了解了侨批知识,还学会了制作汤圆,感受到了上元节独特的传统文化,真是太有趣了。

(指导老师:蔡文超)

★尺牍情深

□小记者 王雨潼(鲤城区第六实验小学五年级)

走进鲤城侨批馆,一封封侨批如同历史的见证者,默默记录着过去的故事。讲解员告诉我们,以前海外侨胞是通过侨批与家人保持联系的。展厅为我们展示了侨批历史的变迁,从最初的水客传递到邮政派送,每个阶段都凝聚了无数人的辛勤付出。

接着我们体验了汤圆的制作。我们先用模具压实馅料,再用锤子敲出一个个小圆球,接着就开始滚汤圆。过程看似简单,却非常考验技巧。这次活动让我再次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华侨华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元宵佳节。(指导老师:傅春燕)

★浓厚的情谊

□小记者 吴彦铭(鲤城区第六实验小学四年级)

侨批纸短,家国情长,这是我参观鲤城侨批馆后最深的感受。侨批记录着海外侨胞的奋斗足迹,通过一封封侨批,我感受到了海外侨胞对家乡的深情以及亲人对他们的牵挂。这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不仅让我们对泉州侨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发了我们对华侨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这次活动恰逢元宵节,我们还体验了汤圆的制作。圆圆的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吉祥美满,和侨批一样不断延续着泉州人浓厚的情感。 (指导老师:付文文)

--> 2024-02-27 鲤城区第六实验小学小记者走进鲤城侨批馆 3 3 东南早报 content_69678.html 1 滚汤圆 话侨批 共庆上元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