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苏丽艳
尖叫、嘶吼、推搡,拿书打脸、言语辱骂、人身攻击……这哪里是在辅导作业,分明是在情绪宣泄!3月初,一条老师暴打学生的视频冲上热搜。
令人诧异的是,在各个留言区里,还有人为打人事件洗白。
老师打孩子也是为了孩子好,打一打疼一下就过去了,“黄金棍下出好人”……
如果你也认同这些观点,是因为你不知道一个真相:
长期遭受暴力体罚,孩子的大脑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影响终身。
12岁以前的儿童大脑处于“黄金窗口期”,此时大脑最敏感,好环境、好信息造就聪明、灵活的大脑,坏环境、高压力则催生充斥负面信息的大脑突触。
研究表明,曾经在童年时期遭遇暴力的成人,大脑里的灰质体积明显较少。
灰质减少,预示着智力降低、认知迟缓、感觉迟钝以及语言、记忆发展缓慢,还会削弱孩子的自控力和判断力。
体罚、虐待、漠视,还会改变大脑海马体的结构,导致孩子日后应对逆境时更加脆弱,更容易得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家长或老师越是因为孩子自控力差而打他,孩子越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大脑也会越来越差。
如果你不想助推这个恶性循环,请坚决对暴力体罚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