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皖民
行走在泉州,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海腥味和古早的花香,渐寒的风拂过古老的石板路,带走了一地的落叶,却带不走那份本属于春天的气息。
走近泉州,你将看到来自春的百花齐放——男女老少头上那些美丽的花儿。那些簪花或大或小,或繁或简,色彩斑斓,形态各异。有的如盛开的牡丹,富贵华丽;有的似含苞的茉莉,清雅脱俗。红的、黄的、粉的、白的……伴着他们步履轻盈,笑容明媚,头上的簪花见证了泉州人一天的生活时刻。
关于簪花的起源,民间有多种传说。有人说是古代女子为了纪念逝去的爱情,将花朵簪于发间,以此寄托哀思;也有人说是男子为了表达对心仪女子的爱慕之情,亲手制作簪花赠予心爱之人。无论是哪种传说,都在时间的积累下赋予了簪花深厚的文化。
我怀着对泉州簪花文化的好奇,走进了西街一家传统簪花店。店主是一位老艺人,他熟练地挑选出一朵朵花瓣,用细线和金丝巧妙地编织成各种形状的簪花。他告诉我:这些簪花,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泉州人心中对美的具象。每一朵花,每一种颜色,都有其特定的寓意和象征意义。牡丹象征富贵,桂花寓意长寿,蔷薇寓意爱情,梅花寓意高雅……我望了许久,从中选了一朵蓝蔷薇,小心翼翼地戴在头上。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了古代泉州男子的难为情。
我曾穿上蟳埔服饰——大裾衫、阔腿裤,戴上心仪的蓝蔷薇,上街道深入感受簪花文化。我漫步在古城的街头巷尾,每当踏进一座建筑,走过一片青石板路,都会引来路人赞赏的目光和微笑,更有爷爷和奶奶跑来与我拍照,熟络后还拉我讲一些少有人知的老故事。那朵簪花在我发间摇曳生姿,仿佛也在跟我一起倾听一个又一个关于这座城起源的故事。每一片花瓣都承载着痕迹,每一个纹理都见证着变迁。在这喧嚣的世界里,我或许也应该静下心,去感受那些被忽视的小美好,让它们在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迷人的花。
泉州独特的美,我真是喜欢极了。作为外来游客,我试图将这一美丽的瞬间定格在镜头里。但我想要定格后才发觉,簪花是泉州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美,聚在一物;它的美,又散落四处。我努力想拍下它,可我又拍不下它。于是,站在风中,我闭上眼睛,想象着千年前的女子是如何轻盈地走在巷里街头。她们发髻上簪着的团团簇簇的花这时不再是花瓣,而成了化在女人身上的胭脂,激活了古城的春意。
而男子的心情或许也如我此刻一般,被簪花的美深深打动,不由自主地戴上,想把春天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