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风头正猛,为何到了二手市场突然“哑火”?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分会秘书长章弘分析,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电池残值评估难题。由于目前缺乏客观公正的电池检测方法,买卖双方往往因电池问题产生分歧,而电池的估价通常占据车辆价值的一半,这也导致电动二手车定价困难。
“三电”质保问题。因车企无法全面掌握车辆状况,所以往往不愿对二手车客户再做质保承诺。
车辆估值和品牌信誉问题。新能源车品牌多为年轻品牌,信誉积累不足,在二手车市场保值率普遍不高。
缺乏统一标准。目前二手车市场缺乏国家或团体的统一标准来明确和规范新能源二手车的售后服务。在发生分歧和纠纷时,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双方往往难以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这一现象是否会一直持续?章弘表示,尽管新能源二手车市场目前面临诸多挑战,但相信未来新能源二手车市场会逐步走向成熟。同时,相关标准和法规的出台也将为新能源二手车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另讯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新能源二手车正驶出国门,销往世界各地。
据海关数据显示,自2019年启动二手车出口试点工作以来,中国二手车出口量屡上新台阶。2021年中国二手车出口约1.5万辆,2022年这一数据跃升至6.9万辆,同比增长超350%。
中国出口的二手车相当一部分是新能源汽车。浙江温州作为国家二手车出口业务试点地区,当地的二手国产新能源汽车风靡海外。数据统计,2023年温州市共出口3459辆二手车,出口额达5.2亿元,其中新能源二手车的占比达到七成。 (每经 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