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吴小婷 文/图
近日,泉州师院附属小学台商区分校小记者走进东园镇龙苍社区。龙苍是闽南著名侨村,有“十户八九侨”之称。在讲解员何毓婷的带领下,小记者们参观了瑰丽多姿的番客楼,沉浸式感受了南洋风情,遇见闽南的古早味,也以此了解了当地华侨背井离乡、白手起家的历史。
★参观乡愁记忆馆
□小记者 廖梓嫣
(泉州师院附属小学台商区分校五年级)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龙苍人陆续漂洋过海到南洋打拼。远渡重洋的他们,把辛苦赚来的钱和丰富的侨文化带回老家,建成一座座集闽南古厝与南洋风情的番客楼。各具特色的番客楼,既有雕梁画栋、曲线燕尾脊等闽南古大厝的特色,又有廊柱式骑楼的南洋式建筑特点,中西合璧彰显时代特征。
龙苍社区将其中一座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番客楼改建成乡愁记忆馆。走进乡愁记忆馆,你就能看到馆内装修颇具特色,老式的农具、家具一应俱全,还有木枕、马灯、雕花筷子篮等老物件。
★感受番客楼之美
□小记者 谢佳瑶
(泉州师院附属小学台商区分校五年级)
龙苍的番客楼形态各异,具有中西合璧的时代特征,是闽南侨乡的建筑瑰宝。一栋栋番客楼不仅建造精美,还饱含老一辈华侨们的辛酸血泪。每一栋番客楼都有一个故事,承载着老华侨们的乡愁和在异国他乡奋斗的往事。
近几年,龙苍因地制宜,将三十几栋番客楼串联成片,融合了地方民俗、建筑特色、华侨爱国爱乡故事。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沉浸式领略了家乡文化的魅力,感受了番客楼的文化底蕴与建筑之美。
★焕发生机
□小记者 蔡芷晗
(泉州师院附属小学台商区分校五年级)
三进深、五开间的红猴楼是我们游览的第一栋番客楼,它是旅菲侨亲庄红猴于1935年所建,其特别之处在于石厝外墙的枪眼,它是当时抵御土匪和倭寇留下来的。
沿红猴楼往前走,道路两侧是错落有致的番客楼,每栋楼上都标注着各自的“名片”,如:阿弥楼、德来楼、和平楼。讲解员告诉我们,这里的番客楼大多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比较迟的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古老的一幢名为“庄合发大厝”,建于1911年,已经有上百年历史。
近些年,龙苍社区陆续对这些番客楼进行改造提升,并引进餐饮、民宿、茶舍、咖啡馆等新业态,让番客楼焕发生机。
★爱拼敢赢泉州人
□小记者 许博淙
(泉州师院附属小学台商区分校四年级)
龙苍最具特色的是番客楼,它是一种中西合璧的闽南民居建筑。它的主体框架主要是由长条石垒砌而成,门前多用红砖砌筑,并配上精美的雕刻,既有闽南红砖古厝的影子,又融入了南洋建筑风格。
龙苍番客楼是当地华侨下南洋艰苦创业后,回国建设自己的家乡,历经数代逐渐形成的一种建筑特色,承载了华侨的乡愁和爱国爱家的情怀。墙角的那句闽南话“无啥代志大胆创,起厝才会也大栋”,完美诠释了泉州人“爱拼敢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