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泉州晚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4月10日

延伸解读

无条件的爱+恰好的挫折=抗挫力

面对孩子挫败的情绪,我愿意给予耐心的倾听,同时我也会选择在孩子形成某种情绪模式之前,给予一些干预。

这是两种不同的方式,却都是向孩子表达,他很重要,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几点复盘分享给大家——

1.倾听永远是沟通的基石

当孩子一开始提到无意义感时,我并不确定他有这些念头,是基于生活中有被外界负性评价的遭遇,抑或仅仅因为有关宇宙、人类生命发展的纪录片看得多了,在内心生发的思考。因此,一开始,我会以“中立、好奇、未知”的心态,尽力倾听孩子。

2.倾听不是打破砂锅问到底

然而,也要有心理准备,倾听有时也会显得无力。比如,在上面的倾听中,最终我并无法确切知道,孩子那份孤独感受的来源。或许,真相就是,那份孤独,既有来自现实生活的遗憾,也是他生而为人自发便会去探索的议题。

然而,我想传递给他的是,无论宇宙和生命的命题多么无垠,我都愿意成为那个陪伴和注视他的人。因此,我会帮助他把视角从抽象拉回具象,回到真实的生活场景,在真实的互动里,安放他的孤独感。

3.在信任的基础上介入干预

后面用不同的方式回应孩子、介入干预,是基于这段时间我对他的观察:他邀请我谈论无意义感,当时的背景是写作业时遇到难题,他在抱怨;他邀请我一起下棋,只要下得不顺利,也会立刻抱怨,抱怨过后,就开始各种自我否定……

从心理动力学角度,我嗅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味道——孩子似乎正在滑入一种“不合我意就自我否定”的情绪模式,而这样的模式有一个好处,就是得到妈妈更多的关注。

因此,我试着不再以倾听的方式回应,目的只是帮助他松动这个情绪模式。

而这样的回应,依然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我相信,在足够的亲子关系浓度里,“戳破真相”的回应对于儿子而言,是“恰到好处的挫折”,在他可以消化和转化的范围内。

当孩子的成长过程,既能得到无条件的信任和爱,又能体验到“恰到好处的挫折”,他就有机会真正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抗挫力”。

--> 2024-04-10 延伸解读 3 3 东南早报 content_76561.html 1 无条件的爱+恰好的挫折=抗挫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