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道荣
忽然,群里都在寻找一片树叶。
群是业主群,树是桑树,叶是桑叶。有人问:哪里有桑树?几个人附和:同问。有人答:3号楼西南角有一棵桑树。问的人说,这棵桑树我们早就知道了,可惜叶子早被摘光了。又有人说,8号楼前面好像有一棵,还挺大的,枝叶茂盛。问的人只答了一声“谢谢”,就没了声影。我猜想他一定欣喜若狂地下楼,奔向8号楼了吧。
过了一会儿,群里又有了声息,刚去看了,那棵树不是桑树,是樱花树,树叶跟桑树叶长得很像。群里响起一片失望的叹息声。有人说,别指望在我们自己小区里找桑树了,有的话,也早被摘光了叶子。求附近的桑树。
这么多人在寻找桑树,竟没有一个人问,为什么大家都在寻找桑树。找的人、不找的人都明白,是有一群嗷嗷待哺的蚕宝宝呢。我们这个小区,年轻人多,娃也多,到了春天,给孩子养几只蚕宝宝的人也多。蚕宝宝好养,一个纸盒子就是它们的安乐窝。难的是蚕宝宝的口粮桑叶不好找。每到四月,一向寂静的业主群里就会热闹一阵子,都在问哪里可以找到桑叶。
我们单位大院里,就有一棵桑树,一人多高。二月一到,桑树开始发芽,满树的嫩芽,看着让人欢喜。但它的苦日子紧跟着也来了,最下面的几根枝上的叶子,很快就被人揪了去,变得光秃秃的。桑叶们都拼命往上长,争阳光,也是为了摆脱被摘的命运吧。摘桑叶的人,个子矮的,踮起脚尖,努力够上面的树枝。个子高的优势就显出来了,他能摘到更高一点树枝上的桑叶。还有人搬来了一把椅子,躲到树尖上的桑叶,这回也在春风中瑟瑟发抖了。
城里的桑树,似乎最终都免不了秃头的命运。我们小区的桑树是这样,我们单位的桑树也是这样,僧多粥少,蚕多桑少,长在别的地方的桑树的命运,大约也差不多。
小时候,我老家的门前就有一棵很大的桑树。就算全村的孩子都养蚕宝宝,这棵桑树也能养活它们。但我们都不养蚕宝宝,我们等着麦收的时候,爬到桑树上,摘桑果吃。从桑树上下来的孩子,手都是乌的,嘴巴也是乌的,桑果将它对我们的热爱乌压压地涂在了我们身上,好几天都洗不掉。乡下童年的快乐,像块被桑果染过的乌青一样,一辈子都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在城里已经找不到几片桑叶了,爸爸妈妈们就在星期天开着车带着娃去乡下。乡下有的是桑树,枝叶茂盛。如果有篮子,你可以摘一篮子的桑叶,如果忘了带篮子,村民会给你一个塑料袋,让你摘一袋子的桑叶,这是他家蚕宝宝一个星期的口粮。蚕宝宝饿不着了,城里的孩子终于松了一口气,再说这一天又可以不用做作业,他们就在乡野里撒欢,像我们小时候一样。
桑树才不在乎你摘了它的叶子,它还会长出更多的叶子,它还有下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