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邱丰
实习生 陈颖涵 张雨婷 文/图
在丰泽区东海街道滨城社区有一所特殊的老年大学,他们的志愿者群体涵盖了学校工作人员、学员和社区退休干部、居民等多个群体,用各自的方式支持学校建设、表达对老年教育的爱。
老人没有集体活动场所 多方奔走后社会各界捐资办学
翡翠老年学校成立于2019年,当年4月招收第一批学生,2023年5月,翡翠老年学校成为泉州市老年大学东海翡翠分校。历经五年多的发展,翡翠老年学校现如今已拥有书法、国画、民乐团、智能手机应用等12个专业17个班,学员350多人。然而,在翡翠老年学校成立之前,翡翠园及周边小区的退休居民们要大老远跑到市老年大学和丰泽区老年大学上课。
“翡翠老年大学的成立和发展离不开原中国侨联副主席王亚君女士的无私奉献,作为如今泉州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和翡翠老年大学总督学,是她最先提出并多方奔走获得支持完成建校的。”翡翠老年学校校长梁瑞安介绍说。
王亚君在退休后一直关注并支持老年教育事业,2017年时她发现,东海片区老人群体众多,却没有一处集体活动场所,于是在与业委会、东海街道和滨城社区老协及规划、建设、民政等有关部门多番商讨后,决定筹建翡翠老年学校。王亚君自己负责联系老朋友陈祖昌等爱心人士捐款帮忙,小区业委会及梁瑞安协助其完成学校选址和教学楼建设事宜。
在王亚君等人的奔走下,海内外侨领、当地群众、多年老友纷纷助力,菲律宾爱国侨领陈祖昌先生捐资200万元建设三层半的教学楼,被老校命名为“祖昌侨心园”。同时,美国侨领李玉玲女士、泰国侨领林嘉南先生、印尼侨领廖彩珍女士、香港侨领李然、骆志鸿,深圳实业家慈善家李建超等爱心人士则为学校捐资建设了舞蹈厅、钢琴室、空调、图书阅览室等配套设施。
翡翠老年学校建成后,不仅为社区的退休老人提供一个集体活动场所,也为老人们提供一个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拓展新爱好的机会。
学校没有专职管理人员 校长班主任学员都是志愿者
翡翠老年大学自创办以来,非常注重发挥志愿者的力量。目前,学校的30多名志愿者中,分别承担教务、财务、班主任、班长等职责。校长梁瑞安说:“他们工作没有工资,不拿学校一分钱,自愿贡献力量,让学校实现了‘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南音班班主任李玉蓉,多年来坚持学习和传承南音。2009年6月,李玉蓉与另外两位南音爱好者成立翡翠社区南音社,15年来,凡是对南音感兴趣的爱好者,都可以和她们一起免费学习。2019年,在听说翡翠社区老年学校要开设南音班,李玉蓉等南音社的成员便主动提议由南音社在学校开展日常活动,每周二晚上南音班都坚持免费开课学习,风雨无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中老年南音爱好者。
除了课堂教学,老年大学志愿者们在课前课后也为学校作出贡献。他们在课程中担任班长、班主任等角色,服务学员和老师,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组织和管理。“老校志愿者在哪里,翡翠老校就在哪里,已成为我们老校每个志愿者的行为指南,学校没有专职管理人员,只有服务团队,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每一位志愿者的坚持和付出。”梁瑞安说。
当有老师因天气原因难以回家时,志愿者林小华经常主动伸出援手,开车专程送老师回家。当舞蹈班女老师身体不适时,志愿者们也会及时递上药物和热水。郑柳枝是学校钢琴班的班长,学校和班级的大小活动,她总是忙前忙后,把自己的事放在后面,从没抱怨过一句,她舍小家为大家的行为,赢得了老师和学员的交口称赞。
志愿者沈雪华虽然单位经常加班,但她克服诸多困难,利用业余时间坚持来老校做义工,工作时特别主动且高效。志愿者徐宏斌多年来无论刮风下雨,几乎每个周末都会骑摩托车从古城区赶到学校,无偿帮助老校建设公众号平台。
“学校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每一位老师的辛勤付出,离不开每一位学员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学习,离不开每一个志愿者长期的坚持与付出,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默默奉献,用行动表达对文化养老深层的爱。”梁瑞安动容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