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泉州晚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4月23日

经典为鉴

■张家鸿

在心气浮躁、生活快捷的现代社会中,谈论经典不仅不落伍,反而是件必要之事。

被许多人奉为文学偶像的博尔赫斯曾说过:“塞万提斯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我认为他不仅是一位作家,一位最伟大的小说家,还是一个普通人。”品读《堂吉诃德》时,阿根廷作家面前总是浮现着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可以与书中人物促膝长谈。这不仅是博尔赫斯的感受,也是许多读者亲近经典后的共同感受。经典与普通人看似矛盾的两个词,实则是外壳与内核之间的关系。经典是普通人的经典,它写的是几个普通人,写给无数普通人看。

《堂吉诃德》写的不正是普通人的故事吗?充满理想甚至妄想的主人公与现实搏斗,有些悲壮,有些可笑的人生履历贯穿小说前前后后。笑意中带着泪点,泪光中有思考。经典之魅力,正在于让读者从中遇见与书中人物相似度极高的自我。这个自我深潜于内心,因了遇见经典,得以清晰展现。

品读经典可以时断时续、时有时无,除非不可抗的外力强行阻挠,否则是一定不会全然中断的。荀子有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博学与参省,可通过品读经典实现合二为一。书比人长寿,经典比人永恒,品读之路之漫长遥远,几乎可与未来的生命等同。

经典摹写出普通人的困境,刻画出普通人的人性,并以此为前提,给读者以超越性乃至永恒性的指引。读者遇见经典,不是找回自我,而是超越自我。如果换作是我,我当如何做?我可以从书中人物身上,汲取哪一点养分?现实中的我,与他们相比,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别?差别又源于何处?因为写出、写活一个个普通人,而后影响一代代普通人,正是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缘由,亦是经典之所以愈发绽放经典光彩的证据。亦可以说,普通人是经典的写作对象、核心元素,也是拿着接力棒,一棒接着一棒把经典传续下去的主力军。

“朋友,这不是一本书,阅读这本书就是在阅读一个人。”这是美国诗人惠特曼的经验之谈。经典名著或一般书籍的魅力,正是由一个个人物撑起的。“一个人”可以是书中的人物,亦可以是创造作品的作者。更多的时候,他是书中人物与作者时时交错、日日融合之后的结合体。喜欢一本书且浸染其中日久,读者常会心生恍惚感,作者如人物、人物如作者,二者须臾不可分离。品读经典不是拉开架势做学问,而是忠于内心感受。

投稿邮箱:dnzbgfzc@qzwb.com

联系电话:0595-22500109

--> 2024-04-23 3 3 东南早报 content_78452.html 1 经典为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