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小华
“妈妈,妈妈,你必须听我的!”
“妈妈,你别跟阿姨聊天了,快走!”
最近,我发现儿子的言行渐渐失去了应有的礼貌。他时常打断大人们的谈话,忘记与人打招呼,甚至在得到帮助后也不说一声“谢谢”。这样的举止让我感到忧虑,就在我寻找解决之道时,一本名为《买礼貌》的绘本悄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图书馆的角落发现了这本色彩斑斓的绘本。翻阅其中,我被它简单而又深刻的故事所吸引,它讲述了一个孩子因缺乏礼貌失去了很多朋友,后来通过购买“礼貌”而获得幸福的故事。我决定将这本绘本带回家,用它帮助儿子学会礼貌。
那个晚上,我和儿子一起坐在温暖的灯光下,翻开了《买礼貌》这本绘本的第一页。随着故事的徐徐展开,我看到儿子的眼睛逐渐亮了起来。我引导儿子思考绘本中小孩的行为,让他自己判断对错。我又将儿子最近与我的对话“重现”了一遍。儿子听后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沉思了好一会儿。我知道,这个故事对于六岁的他而言,是很容易懂的。我们读完故事后,我温和地跟儿子解释,礼貌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内心修养的体现。儿子点着头,认真地告诉我他明白了。
为了让儿子更深刻地理解礼貌的含义,我提议我们一起去“买礼貌”。我们一起列出了买礼貌的物品清单:问候卡、感谢信,还有一束鲜花。我们去了超市,一起挑选了这些物品,付款的时候,儿子对收银员阿姨说了一声“谢谢”,这是他理解礼貌的第一步。
儿子给许久不见的外婆写了问候卡,他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外婆,你好吗?”他又给爸爸写了一封信,里面仅有“谢谢你,爸爸”这几个字。至于那束鲜花,儿子递给了我。我拥抱了儿子,并真诚地对儿子说了声:“谢谢!”儿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从那天起,儿子开始在生活中实践他所“购买”的礼貌。他学会了主动与人打招呼,帮助邻居,以及在每次收到帮助后说一声真诚的“谢谢”。我看到了他的改变,也感受到了家人和朋友们对他的赞赏和鼓励。
这次经历不仅改变了儿子的行为习惯,也让我对教育方法有了新的认识。我开始意识到,教育不应该只是空洞地讲道理,而应该是一种生动的体验。礼貌的意义远不止于表面的规范,它是人际交往中的桥梁,是连接彼此心灵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