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五代时期,南唐节度使留从效独具匠心,令环城遍植刺桐树。那绚丽的花海,宛如天边的晚霞,映照着泉州的大地,让人心驰神往。远道而来的客商被火红的花海吸引,惊叹于这无与伦比的美丽。西亚人用“刺桐”称呼泉州,因为“刺桐”的闽南语发音与阿拉伯语中的“Zaytun”(油橄榄)发音相似,于是他们将“刺桐”读成Zaytun。
10至14世纪的宋元时期,泉州是一个繁华的国际贸易港口,往来的海内外商船络绎不绝,刺桐花的火红与海洋的蔚蓝交相辉映,成为泉州独特的城市符号。
据悉,开元寺古船陈列馆门口广场也曾有一棵树龄超300岁“刺桐王”,并立有石碑,刻有关于刺桐树及刺桐城的简介。2007年前后,泉州市区刺桐树遭遇刺桐姬小蜂这一虫害侵入,“刺桐王”也未能幸免,包括开元寺一带的刺桐树全被波及。2010年,该树因虫害无法救治而枯死,树与石碑均被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