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吴水保
6月14日,84岁的洪建财在晋江金井镇逝世。他被誉为“战地小老虎”,是“八二三”炮战二等功臣,在1960年和2007年先后两度进京,代表福建支前民兵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洪建财的一生,见证了海峡两岸从冤家到亲家、融合发展、共饮一江水的历程。
A
战地小老虎 参加炮战勇立军功
“十六岁少年,战地传奇小老虎;几十年营长,进京代表老英雄。”6月17日,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洪水平用两句“对仗诗”概括洪建财的传奇经历并沉痛缅怀。
1958年8月23日,“炮击金门”作战在晋江围头打响。为支援前线,围头村300余名党员和民兵奋勇参战,他们组成战斗队、担架队、运输队、救护队和后勤队,在炮火中英勇无惧,配合驻守部队并肩作战。年仅16岁的洪建财是其中的一员,在炮战中负责运炮弹、装弹药,每次都抱着两枚19公斤重的炮弹,穿行于炮火中。他曾回忆说,自己当时年纪小,个子也有点小,但被阵地上全体军民不畏艰辛、不惧牺牲的精神所深深鼓舞。一次,电话线在炮战中断了,他自告奋勇跳出阵地冒着硝烟,半个小时就接好线路。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安业民在战场上重伤昏迷时,洪建财迅速将其从战壕背出。
因作战英勇,洪建财被曾任国防部副部长的萧劲光大将誉为“战地小老虎”。1960年4月,洪建财受邀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民兵代表大会,他首次登上天安门城楼,走进了中南海。2007年,洪建财作为福建老民兵英雄的唯一代表,到北京参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
B
冤家到亲家 女儿成为“围头新娘”
1979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布,两岸趋于平息。洪建财平常站岗放哨,放下枪后就下海打鱼。20世纪90年代初,围头村被批准为福建省首个“海上民间对台贸易试点”。洪建财的小额贸易公司就在家里开张了,与金门人往来交流。没想到,在往来交往中,金门青年陈应超和自己的二女儿洪双飞相知相恋,在对方拜托朋友提亲时,洪建财才恍然大悟。那时,洪建财曾上过对岸的“黑名单”,现在女儿却想要嫁到金门,这一切恍如戏剧。但儿女情长是“缘分”,围头村和金门也仅仅相距五六海里。最终,两位年轻人在1992年喜结连理,成就一段跨海姻缘,洪双飞也成为1949年以来第一个嫁到台湾的“围头新娘”。
目前,有138位围头姑娘嫁到对岸,台湾嫁到围头村的“围头媳妇”有10人,越来越多的两岸姻缘成为佳话,围头村也成为“两岸通婚第一村”。
两岸融合发展势不可挡,越来越多台湾人来大陆发展。“刚刚就有3名台湾青年在咨询‘落户’围头村的事情。”洪水平告诉记者,围头村如今是省级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通过两岸青少年文体交流中心、两岸民俗交流基地、“围头新娘”一条街及台青创业驿站等产业培育项目,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这里生活发展。
C
同饮一江水 两岸同胞一家亲
“洪建财老英雄生前常常念叨着两件事,一是牵挂着家乡发展,念想着围头国家一级渔港尽快落地建成,二是期盼着两岸完全统一尽早到来。”洪水平告诉记者。
2月9日,农历除夕,洪双飞带着而立之年的儿子陈崇元,拎着两瓶父亲爱喝的金门高粱,通过“小三通”回来围头娘家过一个实实在在的团圆年。围头村是祖国大陆距离大金门岛最近的地方,两地相距仅有5.2海里。这一趟,洪双飞坐船只要几十分钟。而当年提亲时,陈家人要从金门到台北坐飞机去香港,再从香港搭飞机到厦门,最后坐车到围头村。当日吃团圆饭时,陈崇元给外公斟满了金门高粱酒,说“这里面有我们泉州的味道”。洪建财回道:“两岸都是一家人,现在我们更是共饮一江水啦。”
2018年8月5日,福建正式向金门供水,水源来自泉州,入海点在晋江围头,源源不断的大陆淡水经海底管道输送至金门,从昔日隔海“送”炮弹到结姻缘,而今同饮一江水,两岸一家亲。
(围头村委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