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电 记者2日从水利部了解到,受持续降雨及干支流来水影响,1日23时40分,长江中游干流汉口水文站水位涨至27.31米,超警戒水位0.01米;2日5时55分,长江中游干流黄石港水文站水位涨至警戒水位24.50米。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入江口莲花塘以下河段发生全线超警洪水。
水利部发布的汛情通报显示,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预计仍将持续上涨,7月5日后长江中下游干支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位将逐步回落,最长超警历时15天左右,7月15日前后将全线退至警戒水位以下。
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统计,6月18日长江中下游入梅以来,长江中下游干流附近及其南部发生持续性强降水过程,截至7月2日8时,全流域共有185站发生超警及以上洪水。6月28日,长江发生2024年第1号洪水。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水利部门全力防汛抗洪。水利部维持对江西、湖南、湖北、安徽4省的洪水防御Ⅲ级应急响应,8个工作组在长江流域一线指导洪水防御工作。长江委会同相关地方水利部门联合调度长江上中游53座控制性水库,累计拦洪约91亿立方米。其中,三峡水库将日均超25000立方米每秒的入库流量,削减至出库流量日均14000立方米每秒左右,累计拦洪39亿立方米,极大地减轻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压力。
专家解读
洪水为什么要“编号”?
新华社电 自6月16日发生强降雨以来,湖南湘资沅澧四大河流中,湘江已出现2次编号洪水,资江在7天内出现5次编号洪水,沅江在7月1日出现今年首个编号洪水,洞庭湖也在6月30日迎来今年第1号洪水。同时,长江、珠江流域的部分河流近期陆续发生了编号洪水。
洪水为什么要“编号”?编号洪水与一般“洪水”有什么不同?记者专访了湖南省水文部门相关专家。
湖南省水文中心水情与信息化部部长江冬青介绍,洪水编号是水利部门对每年每次出现并达到规定标准的洪水进行的编号。2019年4月水利部发布最新修订的《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明确了全国大江大河大湖以及跨省独流入海的洪水编号标准,各地参照此规定,陆续出台了当地主要江河湖泊的洪水编号标准。
专家介绍,对于公众来说,给洪水进行编号可提醒大家,哪些江河目前正处于洪水过程中,以增强公众防范洪水风险意识。对于防汛部门来说,出现编号洪水,意味着江河的关键站点水位达到警戒水位或其他特定值,堤防有发生险情的可能,需要加强巡堤查险做好洪水防御相关工作。“以湖南为例,近期密集形成编号洪水,意味着湖南防汛形势非常严峻。”江冬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