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吴小婷 通讯员 陈莉 文/图
日前,惠安县涂寨中心小学小记者前往惠安雕艺博物馆。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小记者们穿梭于石雕、木雕、影雕等主题展厅,不仅了解了惠安雕刻技艺的演变发展及各个时期的艺术创造风格,还在形态丰富的雕艺作品中,感悟精彩故事和匠人精神。
★雕艺盛宴
□小记者 张增溢
(惠安县涂寨中心小学四年级)
当我们走进雕艺博物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2.26米高的毛主席汉白玉全身像;再往前走,是用红砂岩雕刻而成的《剑魂》,工艺美术大师把铸剑鼻祖欧冶子悲壮、坚毅的表情都雕刻了出来……
精雕细琢、匠心独运,此次参观给我们带来了一场雕艺盛宴。
(指导老师:柯月红)
★工匠的智慧
□小记者 汪辰宇
(惠安县涂寨中心小学三年级)
往馆内走,我们看到了一座用白沙米黄雕刻而成的惠女雕像,这种石材看上去更柔和,有一种白的纯和黄的明相融合的样子。
接着,我们欣赏了另一件作品,它是用汉白玉雕刻的《明天》,人物衣服上的褶皱都被雕刻得自然生动。
我们还看了采用镂空雕的花篮,栩栩如生……所有的作品无不体现工匠的智慧。(指导老师:郭惠琼)
★巧夺天工的佳品
□小记者 林洁
(惠安县涂寨中心小学四年级)
进入展厅,琳琅满目的作品让我目不暇接。最吸引我的是二楼展厅里的一个荷花碗。据讲解员介绍,荷花碗用石头打造,工匠巧妙运用各种原理,使石碗也能漂浮在水上,实乃巧夺天工的佳品。
惠安工匠们以石为纸,以锤作画,以雕刀代笔,嘈嘈切切,铿然作响间,仿佛是生命的绽放。工匠们将重要事件、英雄人物、时代缩影一一“描绘”出来,铸就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指导老师:陈梅花)
★对抗的力量
□小记者 曾芷萱
(惠安县涂寨中心小学五年级)
我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是一件呈现惠安女形象的石雕,她那修长的身材、柔软的双肩,被雕刻者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这次参观,我们了解了石雕的历史与发展、技艺与应用等,还近距离欣赏了许多大师的作品。在这里,坚硬的石头在心灵手巧的手艺人精雕细琢之下,呈现出各种形态,也像拥有了对抗的力量。
★感受千年雕艺
□小记者 郑皓轩
(惠安县涂寨中心小学五年级)
用红砂岩雕刻而成的《剑魂》、用乌金石创作出的《乐悠悠》、用青石刻成的香炉和可以浮在水面上的荷花碗……石头的纹理和颜色使作品充满层次和动感,展现出了极致的工艺。
一件件作品让我不由感叹雕刻艺术家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源远流长的千年雕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是我们的骄傲。
★独具神韵的影雕
□小记者 卢怡涵
(惠安县涂寨中心小学五年级)
偌大的博物馆里陈列着众多雕艺作品,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影雕作品。讲解员介绍,影雕将绘画艺术融入石雕技艺,以钢凿为笔,以石板为布,雕刻出的形象十分逼真。
最初主要为黑白影雕,后来发展出了经着色而成的彩雕。工匠们用钢凿刻出细小的点,以点构线,以线构面,创作出一幅幅作品,其独特的艺术神韵无不体现惠安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难忘的雕艺之旅
□小记者 张舒涵
(惠安县涂寨中心小学三年级)
在前往雕艺馆的路上,我沿路看到了各式各样的石雕作品,有大型观音造像,有威武的狮子,有可爱的小猫……惠安不愧为“中国石雕之乡”。
来到目的地,馆内展品丰富,我们参观了影雕、石雕、木雕等雕艺作品,感受了不同大师的创作风格。我们还通过文字、图片等了解了惠安雕艺的历史发展与演变,真叫人难忘。
★走进艺术殿堂
□小记者 张芷晨
(惠安县涂寨中心小学四年级)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厅中庭以惠女黄斗笠布置出的“斗笠瀑布”,总共64列斗笠,按易经的64卦来排列,这给我带来了一场震撼的视觉享受,仿佛在告诉我们惠女勤劳与坚韧的精神。
在这座雕艺馆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雕艺作品,它们有的修长挺拔,有的精致美丽,有的造型奇特……每一件作品都展现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才华,这里不仅是艺术的殿堂,更是文化知识的宝库。(指导老师:柯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