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团
很长一段时间,我并不知道公园西北角的那一片矮矮的灌木丛叫什么名字,只是觉得挺好看的,叶子正面是绿色,背面是红色,一大片,齐崭崭的,微风吹过去了,看上去红绿相间,错落有致。但是在公园里,像这种不知名的灌木丛多了去了,既没有树的高大挺拔,也没有花的清香撩人,而且一年四季、年复一年,就是一种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姿态,似乎有些单调,仿佛永远长不高。
按常理,像这种普通绿植,很容易让人淡忘了,但是也许是日久生情,每次见到她,我总是倍感亲切。于是,我便时常记挂着她的冷暖、琢磨着她的脾性,为什么她要把好看的红色藏在背后,而用寻常的绿色示人;为什么她总是躲在角落里,默不作声,是欲语还羞,还是欲擒故纵?
于是,我更想一探究竟了。后来,有了手机形色功能,扫一扫,名称就出来了,她叫“红背桂”,也称“红背桂花”。心想,既然叫桂花,应该与桂花的特性相关吧?可这红背桂,无论从个头上看还是外形上看,似乎一年到头也没看到开花,更不用说花香了。这让我想起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来自贵州贫困山区的那群懵懂孩子,当她们手拉手、肩并肩,用纯真的童声唱起“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歌谣时,那么自信,那么阳光,那么纯真。我想,公园里那一片红背桂,尽管没有桂花的香气与名气,尽管是长在最不起眼的角落里,但也要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是的,有几次,在公园提升改造时,那些修长的竹子被砍了,那些名贵树种也换了几茬,公园几乎所有的角落都翻了个遍。但是,独有西北角的那片红背桂,园丁们也许是觉得没什么可以换的,或者是觉得看着也不碍眼,反正最终都得以存活下来。特别是去年“杜苏芮”台风肆虐,公园里一棵棵参天大树被狂风连根拔起,树木东倒西歪,满地的断枝残叶,一片狼藉。而此刻,唯有那一片矮矮的红背桂依然郁郁葱葱地站在那里,笑脸相迎,仿佛什么事也没有。
那便是红背桂,在喧嚣尘世的一隅,在不为人注目的角落里静静地生长,不言不语,不事张扬,却自成一道风景。每当微风拂过,那细碎的叶片便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那是她与风的低语。她像一段智慧的箴言、一则生命的禅语,以至于我每天早晨都要来到这里,就这样默默地望着她,便一下子神清气爽,宁静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