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泉州晚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8月03日

合作社里话改革

盛夏时节,记者在有“西部药都”之称的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采访,在碧岩镇一家合作社里,恰逢几名农闲的药农与合作社理事长、技术员、乡镇和村干部聚在一起,谝着(方言:闲聊)去年的丰收和今年的展望。

“去年有些旱,但药材价格好,你种了十几亩,收入不少吧?”今年才开始种植中药材的碧岩镇庞家坪村村民魏麦换向珠帘村的颉小平投去羡慕的目光。

“你也不赖,今年种了30亩黄芩苗,还有10亩款冬花,按照去年的价格,收入也得有50万元。”颉小平笑着说,“今年很多药材价格还在涨,收成肯定不差。”

“可不是哩,今年款冬花价格很好,一公斤从几十元涨到了几百元嘞。”

……

只有4排桌椅的小会议室里,大伙你一嘴他一言,谝得热火。

“你家十几亩,他家三十几亩,这搁十几年前,谁家能种这么多药材!”60岁的碧岩村村民刘双喜说,大伙种药鼓起的腰包,多亏了中药材机械推广和土地流转,“过去挖药,光药叉就有二三十斤重,十几个人一天也就挖一亩,忙活一天累得两手发抖,连碗都端不稳”。

“老刘说的是实话。”碧岩村党支部书记李富平接上了话茬,“现在不光有了挖药机,还有中药材移栽机,效率明显提升,人也不遭罪了。”

“依我看,还不止老刘说的这些。”碧岩镇党委书记张宇星说,近几年推广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农民技术培训、合作社带动示范等,都是让大伙儿腰包鼓起来的重要原因。

近两年,陇西县推广的“三分田工程”成效明显。“三分田工程”是政府将提纯选育出的优质种苗,免费发放给药农;药农每年育苗0.3亩,第二年所产苗可种2亩药材;通过示范推广,以点带面,带动药农标准化种植。

记者注意到,坐在张宇星旁边的黝黑青年,一边认真听大伙闲扯一边记着笔记。

“王斌,你也讲两句。”张宇星用胳膊肘碰了碰身旁的青年,介绍道,“这是咱们合作社的理事长,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

几年前,王斌返乡创业,成立陇西县青谷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去年,他的合作社带动碧岩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超3.2万亩,辐射10个村,部分村集体收入超过70万元。

“大家说得都挺好,我没啥要说的。”王斌有些腼腆,“不过,我担心土地承包到期后,合作社流转的土地怎么办?”他和农户的土地流转合同,都是一年一签。

“这个不用担心。”张宇星拍着王斌的肩膀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农民合作经营”。

满屋子的人越谝越起劲。大伙儿谝的是众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但直抵人心深处的,是深化农村改革在百姓心中激荡起的奋进力量。(新华 王朋)

--> 2024-08-03 3 3 东南早报 content_94284.html 1 合作社里话改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