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泉州晚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8月10日

今年上半年结婚登记数创新低

全国结婚登记343万对 离婚登记127.4万对

(CFP)

今日七夕,多地民政局“为爱加班不打烊”,然而步入婚姻的国人可能越来越少了。

近日,民政部发布的《2024年二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343万对,离婚登记127.4万对。其中,今年上半年的结婚登记数仅为2014年同期694万对的一半左右,创下近十年新低。

适婚人群在逐渐减少

从往年的数据来看,除2020年受疫情因素影响,近十年来上半年结婚登记数普遍高于下半年。人口学者何亚福据此推算,预计2024年全年结婚登记对数约为660万对,这将是自1980年以来的最低值。

导致这种现象的一部分原因是,适婚年龄人群在逐渐减少。从2014年到2022年,20—40岁的人口已经减少了5509.9万人。而在现有的适婚年龄人群中,男多女少的性别挤压情况严重——2021年,20—40岁适婚年龄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人,性别比是108.9。

尽管有这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但年轻人的婚姻观念的确在逐渐改变:“不婚不育保平安”“单身摆烂”等种种调侃层出不穷。一些年轻人选择给虚拟CP办婚礼,在豆瓣不婚不育的小组里,小组成员们探讨着不婚不育后未来的养老问题。

种种现象之下,难道国人真的不结婚了吗?

据报道,从2013年到2022年,全国多地结婚率大幅下降。如果只看2022年各地的结婚率,河南、贵州、西藏等地的结婚率最高,而上海、福建等地的结婚率最低。

人口学者何亚福曾撰文称,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结婚率越低。部分一线城市结婚率较低是受到外来人口较多和房价较高等因素影响,而像西藏等地区则保留着传统婚育文化,并且当地结婚成本较低,比如彩礼要求不高、房价较低等。

终身不婚的仍是少数群体

另从终身不婚率来看,不结婚的国人仍然只是少数。

人口学上在计算总和生育率时,将女性生育年龄上限定为49周岁。因此,国内一些研究者将50岁及以上的未婚人口界定为终身不婚群体。从1990年到2020年,国人的终身不婚率始终在2%以下。

与同处于东亚文化圈的日本相比,我国的普婚特征更为明显。2020年,中国男性的终身不婚率为3.25%,女性的终身不婚率为0.24%。而日本已经进入了“婚姻冰河期”——2020年,男性终身不婚率高达14.1%,女性终身不婚率也有7.71%,而20年前这两个数据还分别只有4.85%、3.93%,增长相当迅猛。

另据了解,近20年来,中国男性的终身不婚率远高于女性群体。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受教育程度低的男性,终身不结婚的可能性大。女性则正好相反,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终身不结婚的可能性越大。

未来终身不婚的老年人群体中,城市女性占比增加的可能性较大。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磊在其论文中称,这是因为东部城市地区中高学历、高收入和高职位“三高”女性的人口规模将持续增加,而城市大龄未婚女性增多将导致女性终身不婚率提高。(澎湃)

--> 2024-08-10 全国结婚登记343万对 离婚登记127.4万对 3 3 东南早报 content_95438.html 1 今年上半年结婚登记数创新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