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泉州晚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8月17日

检测机构当面造假 “制造”甲醛超标焦虑 诱导消费者购买治理服务

揭开甲醛检测背后的乱象

近日,央广网的一篇调查报道引起一片哗然。报道显示,某检测机构通过随意调控设备数据和显色液,让甲醛检测数据超标,再进一步讲述甲醛危害,制造“甲醛焦虑”,诱导消费者购买其除醛治理服务,然而经治理后甲醛的含量也并未达标,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值得关注的是,骗局背后是不惜诚信与消费者健康的利益追逐。业内人士呼吁,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驱逐不良检测机构,保护消费者利益与合法企业的生存空间。

案例:伪造不合格报告 让客户购买甲醛“治理”服务

据央广网报道,家住成都的杜兰在搬家前花费2990元购买了全屋甲醛检测和治理服务,经该检测机构治理后,现场检测甲醛浓度显示为“合格”。但搬入新家后杜兰因孩子出现身体不适,又先后找了两家机构进行检测。然而,两次结果均显示甲醛含量仍超国标1倍多,导致杜兰和家人搬离新家在外租房至今。

进一步调查得知,涉事检测机构不仅甲醛治理不合格,还存在严重的欺诈行为。该公司的惯用手段是,不管房屋甲醛是否超标,都会调控检测设备“保证”检测数据超标,刻意制造“甲醛焦虑”,诱导客户购买甲醛治理服务。甚至有加盟商员工因没有调高甲醛检测数据,导致检测结果不超标,而遭到总部领导严厉批评。

“检测不是主要目的,主要是让客户检测之后去治理,哪怕免费检测都行。”涉事检测机构总部的工作人员说,所有检测设备都是人工生产的,其他仪器能调,甲醛检测仪也就能调,在实际检测时,具体调多少,需要加盟商把握。

据了解,杜兰在甲醛治理后,又找其他公司进行了检测,结果仍显示超标,既然检测方普遍有调高数据的动机,那么杜兰家甲醛是否超标,真实数据就无从得知。

背后:利用消费者对甲醛的焦虑与恐惧 无底线逐利

究竟是怎样的动机促使检测机构昧着良心数据造假?笔者注意到,该行业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据某平台显示,甲醛治理价格在每平方米20—50元。显然,让客户检测之后去花钱治理,是检测机构对利益追逐的真面目。

记者关注到,上述检测机构的甲醛数据造假行为并非个案,近年来,此类事件时有发生,有的检测机构不仅在设备上动手脚,而且还提供虚假的检测报告,最终遭到居民投诉,被罚款,甚至被机构拉入黑名单。比如,此前就有其他媒体曝出了这样一起事件:针对同一间房屋,租客和长租机构分别选取了不同的检测机构进行甲醛测试,结果却截然相反,前者显示超标,后者显示合格。后经追查,租客选择的检测机构存在检测设备、检测条件不符合国家标准等行为,让本应合格的检测数据最终变得不合格,制造消费者“甲醛焦虑”继而进行牟利,因此被有关部门进行了相应处罚。

同时,该行业没有统一的规范,属于监管盲点,“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商业模式也给了检测机构钻空子的机会。有业内人士透露:“甲醛检测水很深,当面也能作假。”

骗局的背后,一方面是检测公司无底线的利益追逐,另一方面则是利用了消费者对甲醛的焦虑与恐惧。

治理:业内呼吁监管出手 驱逐不良检测机构

业内观点认为,治理类似甲醛检测骗局,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在消费者担心的甲醛含量方面,业内建议提高甲醛释放源的含量标准,保护消费者健康,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对于不良检测机构,有观点认为,这就对相关市场的监管与治理提出要求。有关部门理应采取措施驱逐不良检测机构,保护合法企业的生存空间。比如,应对甲醛治理市场的进入设置一定门槛,而不是仅需要采购些仪器和配置药剂,就可以通过发展加盟商圈钱。检测机构调高检测结果需要相应检测设备的配合,检测设备是否存在漏洞与行业潜规则,需要监管出手。

此外,对于消费者维权问题,业内呼吁提供权威中立的检测渠道。陕西耀轩律师事务所韦涛律师公开表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甲醛治理公司在检测、除醛过程中虚构数据,诱导消费者购买服务,并使消费者错误相信其服务质量的行为,应承担消费者的民事赔偿责任和接受行政处罚的责任。但根据现行法规,涉事企业对于消费者的赔偿限额和行政处罚限额,并不足以对违法企业形成震慑力。

(央广网 杨文君)

--> 2024-08-17 检测机构当面造假 “制造”甲醛超标焦虑 诱导消费者购买治理服务 3 3 东南早报 content_96443.html 1 揭开甲醛检测背后的乱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