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泉州晚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8月24日

处暑过后多事之秋到

(CFP)

8月22日迎来处暑节气,“处”,有散、藏之意,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也是气候变凉的象征。处暑过后,昼夜温差加大,正是夏秋交替时节,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瘙痒等也易找上门。多事之秋如何健康过?一起听听专家们的健康提示吧!

昼夜温差大 血管易生病

夏秋交替的时间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期。天气转凉,人体血管也会有所收缩;而中午天气又比较热,血管处于舒张状态。血管就怕“忽冷忽热”折腾,气温波动也容易引起血压波动,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主任医师王晓丽建议,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人群,在秋天要注意及时保暖。高血压患者,建议早上起床时动作不要太猛,遵循“三个半”原则,即醒后平躺半分钟,坐起后保持半分钟,腿放在床沿坐半分钟,然后再下床活动。

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秋天更要注意收敛神志,使神志安宁、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可通过听音乐、看书等方式以安神定志。

护好肚脐 防腹痛腹泻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大家要格外注意腹部保暖。

“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下生、养生先养脚的道理,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处暑节气后,若防护不当,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年轻女性穿短上衣,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容易引起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王晓丽建议,出现上述症状可通过中医护脐方法,即艾灸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脐窝正中),以温阳散寒、健脾和胃,缓解不适。

防秋燥伤人 滋阴是重点

处暑过后,昼夜温差逐渐增大,气候渐渐干燥。吴晓晶提醒说,秋燥可引起肺燥,肺燥又分为温燥和凉燥。“温燥,往往带有夏暑的余热,表现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干咳少痰、咽干口燥。对付温燥,饮食养生原则要以清热滋润为主,可食百合粥、百合鸭肉汤、银耳粥、银耳杏贝汤、鸭肉汤等。凉燥饮食养生原则要以祛寒滋润为主,还宜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热量较高的食物。”

处暑养生应注重防止燥邪对人体的伤害。对于秋燥,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平时要少吃生冷和过于甘肥油腻的食物。同时,秋天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辣助阳生火之品。

皮肤瘙痒 洗澡不宜过勤

处暑过后,很多人的皮肤容易干痒。想有效缓解秋季皮肤干燥引发的瘙痒,首先要掌握科学正确的护肤方法。皮肤干燥时不宜频繁洗脸、热敷,可选用温和的洁面产品。秋天洗澡次数不宜过勤,减少使用碱性很强的肥皂或沐浴乳,洗澡后做好全身保湿也很重要。(刘威)

--> 2024-08-24 3 3 东南早报 content_97581.html 1 处暑过后多事之秋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