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通讯员王文 融媒体记者许钹钹 文/图)8月23日,伴随着大型半潜驳“中铁驳1”缓缓下沉,泉州港石井作业区16—17号泊位工程最后一件大型沉箱安装完毕,标志着该码头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泉州港石井作业区16—17号泊位工程,于2018年7月开工建设。大型沉箱的预制、出运、安装是工程建设的关键所在。“21件大型沉箱,单件重达2966吨。为保障工程建设安全,我们对实施沉箱安装作业的半潜驳、锚艇、拖轮、定位船等施工船舶,都提前开展现场安全检查,确保船舶适航、船员适任。”南安海事处处长杨文勇介绍。
作为泉州港石井作业区连片开发的起步工程,16—17号泊位工程为设计年通过能力达210万吨的2个2万吨级件杂货泊位,总长392米。项目建成后将以其独特区位优势,更好地满足腹地石材产业发展对港口运输的需求,进一步强化港口与城镇、产业融合,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综合竞争力。
项目建设期间,泉州海事部门把好水工许可关和现场检查关,持续跟踪解决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点对点”服务保障工程建设“零延误”,为大型沉箱出运、安装营造良好通航环境,提供专业安全咨询。
沉箱安装结束后,施工方将继续完成“护岸”与沉箱的连接及码头上部结构的建设工作。泉州海事部门将持续做好水上工程安全监管和通航保障,助力辖区港口货运服务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