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泉州晚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8月30日

巷遇书栈

(视觉中国)

■陈雪芬

有这样一个地方,它隐匿于繁华喧嚣的闹巷中,是一座由闽南古厝改造而成的图书阅栈。在这里,书是载体,众所乐捐,公益免费,义工轮流值班,进栈朋友来去自由、环境自觉维护。

我第一次听说它是在一年前,当时女儿放假回母校拜访她的语文老师,语文老师把他们带到那里看书、聊天。女儿回家后赞不绝口地向我描述这个地方。

昨晚女儿说要去那里自习,我出于好奇想探个究竟,便随她前往。书栈距离学校很近,人流不多,门口挂着两盏灯笼,在两旁高大民房的衬托下它显得有点低矮,大门开着,往里一瞧,你可能会以为是个古香古色的客栈。

走进去,我的视线立即被那古朴沧桑的陈设、清幽雅致的氛围所吸引。墙上张贴有许多精美的画作,桌上放着观音、如来、弥勒等瓷器。镂空雕花的木门窗、几张木质的旧桌、老迈的旧竹椅、古式的雕花柜子、斑驳的红砖,显得很有年代感。白色墙壁在各种造型的落地灯、翠绿的花草的点缀衬托下显得特别素雅。前后两个庭院栽种着翠竹、兰花,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花,院子的一角摆放着石桌、石椅,还贴心地为来客准备好茶具、净水器,甚至还有糖果。

我在其中一间书房的墙上看到一段文字,介绍着书栈的历史故事:晚清时,这里是安溪、永春和德化的馆驿,主要接待来泉州应考的三县贡生,如今被主人改造成为爱书人的公益驿站。跨越茫茫的时间长河,这真是一种奇妙的传承啊!

时间滴滴答答,过得很慢,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了两个多小时了。我和女儿正收拾东西准备离去时,门口走进来一个穿着红色T恤的年轻小伙子。我便问:“您是这里的主人吗?”他说:“不是。我只是这里的志愿者,因为经常来这里看书、学习,也就想为这个书栈做点什么。今天我负责开关门、整理书屋、浇灌花草。我已经在这里做了三年的志愿者了,像我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好几个,我们希望这里能为更多的人服务。”听完,我不禁向这位年轻人竖起了大拇指。

走到书栈门口,无意中看到墙上有主人留下的这样一段文字:我们创造这样一个场地,可以静心阅读、自在思考或者冥想,给自己、给途经这里的每一位年轻人,让彼此在被“智能设备”和“人工智能”包围的时代,在泉州,能多一处可以独立思考、自由想象和孕育情怀的人文所在。

我久久地站在文字前,对这位未曾谋面的主人产生了无比的敬意。

回家路上,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漫漫人生的匆匆过客,但我们的行为和态度可以影响周围的世界,实现互助、和谐的良性循环,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美好。

希望在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每位来客都能够寻得一份内心的安详与宁静;也希望这个安静而有格调的公益阅读空间能日臻完善,成为展现泉州古城别样人文情怀的小小驿站,让更多的人在此受益。

--> 2024-08-30 3 3 东南早报 content_98528.html 1 巷遇书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