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刘静梅 林婷瑜 文/图
日前,洛江区实小、二实小、五实小、河市中心小学小记者前往国营双阳华侨农场文化展示馆。双阳华侨农场以侨为特色,以“旅居遭难·祖国迎归”“峥嵘岁月·栉风沐雨”和“时代正来·砥砺前行”三个篇章展示,形成独特的归侨文化。
讲解员王秋丽向小记者介绍难忘的归侨记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桩桩感人故事,让人深深感受到广大侨胞爱国爱乡、艰苦创业的伟大精神。
★努力的成果
□小记者郑诗涵
(洛江区河市中心小学五年级)
华侨农场在全国一些省份都有分布,在我们福建地区也有分布。走进双阳华侨农场文化展示馆,映入眼帘的便是各种资料,旁边则是印尼发行的邮票与当时的钱币等。在这,我看到了一些华侨们在拉乐器的照片和结婚照。继续深入,我则看到了三座在灯光下闪闪发光的奖杯,这都是归来华侨们的努力成果。在它的对面,还有一些证书,这不禁让我为他们感到自豪。
在归国旅程中,华侨们也历经许多困难。当时的印尼处处为难他们,甚至还发出驱华告示,不是摧毁房屋,就是不允许有任何经济往来。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终于在1960年3月11日,“芝加连加”号轮船载着380名难侨,从印尼邦加汶岛回国。
归侨用他们在海外学到的知识,在福建省侨联的指导下,以双阳华侨农场为根基,建设了自己的美好家园,这都是他们的智慧结晶,透露了归侨们对祖国的热爱,和为未来祖国拥有更好的前途而努力拼搏的精神!
(指导老师:蔡碧治)
★珍惜当下 展望未来
□小记者兰秋实
(洛江区河市中心小学三年级)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国营双阳华侨农场文化展示馆,解说员为我们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记者声情并茂地讲解。听完讲解后,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历史的长河中,双阳华侨农场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它不仅见证了海外华侨归国的赤子之心,更承载了几代人的奋斗与梦想。双阳华侨农场的故事,是海外华侨归国创业、奋斗不息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真实反映。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携手共创双阳华侨农场更加辉煌的明天!
(指导老师:倪月婷)
★中华民族的力量
□小记者陈璟延
(洛江区河市中心小学三年级)
参观双阳华侨农场文化展示馆是一次深刻的历史与文化的体验,让人深刻感受到归国华侨的奋斗历程和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祖国与华侨犹如母亲与赤子,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当华侨赤子在海外遭受苦难之时,祖国母亲向他们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华侨农场犹如“母亲的臂膀”。将归难侨“揽入怀抱”。
在文化展示馆的一面墙上,一字一句无不透露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感恩,满怀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与信心。
通过这次参观,让我深刻体会到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力量。
(指导老师:陈静)
★印尼街的历史
□小记者林鸿轩
(洛江区第五实验小学三年级)
在我家旁边有条印尼街,我只知道叫这个名字,却不知道它的由来。直到我这次去参观了“国营双阳华侨农场文化展示馆”才知道,原来在我身边有这样一段华侨历史。
1957年印尼发生反华、排华事件,使得在海外的侨胞们生活艰难。不仅如此,3年后,印尼石叻班让岛发生了火灾,许多民房被毁,侨胞们流离失所。我们的祖国母亲得知了侨胞们的遭遇,尽管当时我们国家也在经历着困难,还是租了“大宝康号”轮船去接回难侨们。经过重重困难与印尼多方交涉,终于让侨胞们顺利地回到祖国。
国家先后安置了这些海外归侨,其中一个就在双阳华侨农场,起初这里人烟稀少,土地荒芜,侨胞们通过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努力创造出了现在的幸福生活。
(指导老师:庄丽梅)
★归侨文化
□小记者林钜淞
(洛江区第五实验小学三年级)
一走进展示馆,我们就被墙上那些珍贵的照片和证书深深吸引。它们记录着华侨们在异国他乡的奋斗历程,也见证了他们回国后在农场建设中的辛勤付出。那些微笑的脸庞,那些充满希望的眼神,都在诉说着归侨对祖国的深情。
我们漫步在展示馆中,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归侨们那份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建设美好家园的执着追求。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祖国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这次参观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归侨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我要把这份感受和学习到的知识,融入我的写作中,记录下这段难忘的经历,表达我对归侨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指导老师:林喜红)
★不忘初心
□小记者吴依蔓
(洛江区第二实验小学三年级)
中国的华侨农场,分别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西和吉林等地。馆内展示着很多老华侨回国前在海外的照片,比如婚纱照、站在五星红旗下的青少年,他们虽远在印尼,但是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国习俗,而且把中国文化在印尼发扬光大。
现在从印尼接回来的归侨们也已经有七八十岁了,当时接回来了几千人,可行李却屈指可数,比较值钱的缝纫机和自行车都不能带上船,被迫留在了那里。
归侨们回国后开始学习种田,从未接触种田的归侨们丝毫不懂,在当地领导和农民的悉心教导与关爱下,他们终于学会了如何种植。
他们虽身在异国,但依然情系中国,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敬仰。
★越来越好
□小记者陈梓煊
(洛江区河市中心小学二年级)
我们带着满满的好奇心来到了国营双阳华侨农场。在老师的细心讲解中,我了解了全国华侨农场分布在中国各个地方。如广东省、江西省、云南省、海南省……其中福建地区现有华侨农场17个。华侨农场是我国政府为了安置从侨居国迫迁回来的华侨而建立起来。
1960年,印尼小岛的一场大火灾。导致无数华侨流离失所,他们的家产被焚毁殆尽,中国政府得知情况,租用大宝康轮船前往印尼接我们的同胞,船上有702人,在回国时,印尼政府扣留了他们所有值钱的财物,如:四辆自行车和三架缝纫机……在回国的路程,大宝康轮船上,出生了两个婴儿,取名为:刘宝康、李回国,经过一番折腾,我们的华侨同胞终于安全抵达中国的各个地方,其中有一部分安居到双阳。我们相信,昔日的农场,时代的双阳,在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大家都会越来越好,中国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