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龚翠玲 王柏峰 高云 陈茗香 文\图
奋进新征程,点亮新希望。
9月11日上午,泉州市“爱心午餐”第24季启动仪式暨“情满中秋 爱暖童心”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安溪县祥华中心学校举行。当天,由主办、承办单位的党员和志愿者组成的爱心团队为该校230多名孩子送去开学文具、红蛋、小月饼等礼包,并向20名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发放“爱心午餐”助学金和慰问物资,提前送上中秋祝福。
本次活动由中共泉州市委文明办、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机关委员会、中共泉州晚报社机关委员会、中共安溪县祥华乡委员会、祥华乡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泉州市东南公益协会、祥华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祥华中心学校等承办。
这场活动也是“为民办实事”“为群众做好事”系列活动之一,得到了泉州市委宣传部(讲师团)志愿服务队、泉州晚报社志愿服务队、福建省力诚食品有限公司、泉州市温陵实验幼儿园、安溪县看守所等团队和单位的协办和支持。
爱心永驻
孩子到哪儿关爱跟到哪儿
当天上午,爱心团队驱车2个多小时赶到祥华中心学校,举行了简短的“爱心午餐”捐赠仪式。过去11年,每到开学季,东南公益都会组织爱心团队到祥华乡白玉小学开展“爱心午餐”系列活动,今年9月,白玉小学撤并,大部分学生转入祥华中心学校就读,“爱心午餐”活动跟随孩子们走进乡里的中心学校开展。
活动现场,爱心团队向原白玉小学14名学生和祥华其他学校的6名困难孩子发放500元助学金,安溪看守所捐赠牛奶一箱,力诚食品捐赠零食礼盒一箱。此外,全校230多名孩子还收到了红蛋、月饼和文具礼包,寓意学业有成和中秋团团圆圆。“谢谢叔叔阿姨的关心”,领到爱心物资,同学们个个喜笑颜开。
“孩子们走到哪里,我们的爱心就跟到哪里。”泉州市东南公益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白玉小学虽然撤了,但持续开展了十余年的“爱心午餐”不会就此说再见。此前,“爱心午餐”通过社会各界众筹到爱心善款、米、油、牛奶等物资,帮助白玉小学的困难学生吃上营养餐。今年开学季,东南公益同祥华乡党委、政府沟通决定,本季“爱心午餐”不但不中断,还要扩大覆盖面,除关注原白玉小学的孩子,还将祥华中心学校及各基层校的困难学生也纳入资助范围,一如既往守护更多困难学生,服务好留守儿童。
爱心奉献
给困难家庭带去盼头
“谢谢你们特意赶来关心我们,不但让孩子在学校吃上免费的爱心餐,还送来助学金、衣服等物资。”四年级学生小福的爸爸詹阿文拉着爱心人士的手说。当天,他特意从白玉村的家里赶到祥华中心学校参加活动,一心想着跟来自泉州的爱心人士道谢。詹阿文是低保户,因患强直性脊柱炎导致从小身体残疾,靠年迈的父母做农活维持家里生计。去年,做过两次髋关节手术后,以前需要拿拐杖走路的他已经可以脱离拐杖慢慢行走了,并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有政府和大家的关心和帮助,我的生活也有了奔头。”詹阿文说。
小福在白玉小学读书的三年间,一直得到“爱心午餐”的资助。从去年开始,他还被纳入东南公益“N+1”未来助学项目,爱心人士潘灿彬每月资助他300元助学金。逢年过节,东南公益还会给他们送去慰问物资。如今,小福转到祥华中心学校就读四年级,开启了寄宿生活,每周一上午送到学校,周五再从学校回家去。
“谢谢叔叔阿姨们又来看我们。”五年级的小珍也是原白玉小学的学生,她和哥哥、弟弟这学期都转到祥华中心学校上学,她说,“我们都记得你们每年都会到白玉小学,不仅给我们带礼物,还陪我们玩绕圈圈等游戏,今天再次见到你们,真开心!”
爱心接力
照亮山里娃娃求学路
“‘爱心午餐’传递了对大山孩子的深切关爱,感谢大家对留守儿童的关心,这份关爱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留守儿童创造了更好的成长环境。”祥华乡党委宣传委员李清碧说,有了社会各界的爱心助力,可以帮助更多山里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是对我校全体师生的莫大激励。学校一定会努力教学,督促孩子们好好学习,不辜负大家的殷切期望。”祥华中心学校校长王奕稀说。
“爱心午餐”是泉州市委文明办、东南早报·东南公益等单位和志愿团队于2013年5月启动的公益助学项目,旨在让留守儿童吃上有肉、有菜、有热汤的营养餐。11年来,活动内容逐渐从关注留守儿童健康用餐,到关爱孩子身心健康,先后开展了公益支教、结对助学、心灵呵护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也从最初的一所学校逐渐推广到多所乡村学校。参与“爱心午餐”的队伍也不断壮大,从开始的几名爱心人士参加,到如今累计100多家单位和志愿团队爱心接力。
“爱心午餐”累计帮助3800多人(次)留守儿童吃上了营养午餐,它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乡村留守儿童的求学路。2023年,“爱心午餐”荣获福建省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最美”先进典型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