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林志安
通讯员 张希达 文\图
9月22日是中国农民丰收节,四季更替,金秋又至,处处弥漫着丰收的欢悦气息。为切实筑牢“护航秋收”安全屏障,确保秋收农忙期间辖区治安秩序平安稳定,惠安县公安局多点发力,以“藏蓝”身姿全心守护“金黄”秋收,绘就平安和谐的美好画卷。
茶园喊话 防范宣传强意识
采茶季,位于惠安县紫山镇的各处茶园,繁忙成景,好不热闹。穿梭在茶园间的,不仅有辛勤劳作的茶农,还有惠安县公安局紫山派出所的民警们。
红茶“惠女红”是惠安县紫山镇的本土特产,曾荣获“泉州市知名农产品品牌”称号。当地茶叶总种植面积1000余亩,年产红茶总量约40吨。为保障当地特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紫山派出所打造阵地前置、警力前移、服务前伸的警务新模式,全力护航采茶季,助力乡村振兴。
“王阿姨,做好的茶叶要记得妥善保管好,卖茶的收入要及时存到银行里,陌生电话短信喊你交钱都不要信……”民警以唠家常的方式,一边帮茶农采茶,一边开展反诈防骗、防火防盗、交通安全等平安宣传,帮助茶农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针对茶农们知识产权意识较为薄弱的情况,民警还向茶农普及“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等相关知识,号召大家诚信经营、积极创新、公平竞争,若遇到侵权问题,要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警求助。
“平时只知道采茶制茶,没想到这里头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呢!”王阿姨听后表示受益匪浅。
入户走访 矛盾纠纷早化解
“谁家养的牛啊,跑到我家的地里,把我刚耕种好的地踩得乱七八糟。”“你家的羊又到我家地里吃玉米秆了!”在乡下,农民养殖的牲畜进入田地损坏农作物等现象时有发生,群众极易因此产生口角、引发纠纷。在惠安县辋川镇,随着秋收时节的到来,发生在田间地头的邻里矛盾也多了起来。
为做到涉农警情“三个快”(快到场、快处置、快调解),辋川派出所民警结合日常工作,将田间地头作为“调解室”,主动在农忙闲谈中摸排可能存在的小矛盾、小纠纷。
日前,社区民警郑海英在走访中了解到,村民吴某和陈某因耕地边界划分问题多次发生争执,之前还出现过损毁对方农作物的情况,关系十分紧张。为了找准问题症结,民警前往两家耕地边界实地查看,在倾听双方对土地所有权所持意见和态度的同时,从村委会确认了争议土地的性质,后联系村干部到现场商量,组织当事人对土地进行测量。在民警、村干部、村民的见证下,两家终于把土地边界划分清楚,握手言和。
“警察同志,我家隔壁那个种田大户把拖拉机停在路边,我们车不好开,人也不好过,你们说这咋办嘛!”后许村的孙大爷焦急地说。刚刚完成勤务工作的民警,接到孙大爷的求助后立刻赶往现场。经了解,由于附近空地少,村民陈老伯便将两辆拖拉机停放在村道边。民警立即对接村委会人员,经过一番沟通,三方达成一致意见,由村委会提供一块空地给陈老伯暂时停放拖拉机。历时半个小时,一桩邻里纠纷解决了。
针对秋收农忙期间矛盾频发的特点,辋川派出所民警主动作为,先后化解多起纠纷,使群众间的“矛盾结”转变为“和谐线”,保障了秋收的顺利进行。
未雨绸缪 治安巡逻保平安
“白天晚上都看得到警察和警车,谢谢你们的日夜守护!再也不用大晚上去守农田,今年的收成稳了。”村民潘大伯热情地向前来开展夜间巡逻的民警打招呼。
在辋川镇峰南村,村民大面积种植的百香果今年长势良好,近期迎来采收旺季。为预防百香果等盗窃案件发生,民警在果场等密集种植点加大巡防力量投入,特别是针对夜间易发生盗窃案时段,持续开展“亮灯警务”,进一步提高巡逻频次和密度,并利用村级警务助理、镇巡逻队和群防群治队伍人熟地熟的优势,形成以巡逻民警为主、重点区域和周边治安力量为辅助的联勤联动机制,有效遏制涉农领域违法犯罪行为。
秋收时节是农用车出行的高峰期,辋川镇农场多,农用运输车辆日渐增多,道路交通压力也随之上升。针对此特点,民警主动对接镇道安办,在辖区324和228两条国道、310县道、快速通道等沿线的进村路口、车辆必经路段,更新、峰崎、坑南等交通事故多发路段设立交通劝导点,指导村级劝导员在重点村路口开展交通劝导活动,特别是对农用轻型货车、三轮车辆、农用面包车、拖拉机等重点车辆违法行为,坚持教育为先的纠违理念,对不安全驾驶行为及时进行劝导,提升农用车辆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行车意识,严防事故发生,确保秋收时节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