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泉州晚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10月09日

戴云山览胜

■涂国芳

去年冬天,机缘巧合,我随朋友到“闽中屋脊”戴云山一游,领略了高山风光,欣赏了茂林修竹,见识了奇花异草,邂逅了珍禽异兽……

那一天,我们乘车沿途游览,下午一点才到达山下戴云寺。

戴云寺殿宇为木构歇山顶建筑,寺庙附近有南宋时期修建的石板桥,寺内尚存明代书法家张瑞图题刻的“豪余精舍”残匾和部分木刻楹联,大殿正中有明初修建的拜坛立石,上下殿有清代树立的部分碑石,由于历尽沧桑,拜坛碑石灰黑漫漶,字迹难辨。

据说唐宣宗时期,泉州开元寺僧知亮曾在该地结庐而居。知亮曾创作《戴云山》诗二首:“戴云山顶白云齐,登顶方知世界低。异草奇花人不识,一池分作九条溪。”“人间漫说上天梯,万转千回总是迷。曾似老人岩上坐,清风明月与心齐。”诗句描述戴云山是九溪发源地,是神秘的登天梯,登山心情与清风明月一样的澄澈怡然……

我们一鼓作气穿竹林,登石阶,过溪涧,急速行走,途中拍摄不少珍贵的照片。

戴云寺登顶的山岭不甚陡,路不太宽,景色因山势高低而不同。我们徐徐而行,只见山腰一大片碧森森的竹林,落下浅黄柔软的竹叶;山里人刚芟除杂草藤蔓,偶尔地面突然蓬起,那是冬笋即将破土而出。

竹林不远处,有一大片茂密的混交林带,分布着槠、榛、樟、楠,还有刺椎、黄檀、罗浮栲、红豆杉等珍稀树种,树下长着杜鹃、百合、山茶花等花卉,还有黄连、香薷、杜仲、金线莲等中药材。有时,一两只尾巴黑白相间的九节狸在林间匆忙逃窜。

沿途,我们看到两三条浅浅的山涧,泉水潺潺流淌,时而发现一泓深潭,潭水冰凉刺骨,还有几块不大不小的石头,几只雄性坑蛙发出“咕—咕—咕—”的叫唤。

我们攀爬到海拔1850米的岭头小坪,山风劲吹,汗水骤干。眼前一片矮松长在石块沙砾之间,树干不高,虬枝曲盘。我们一行驻足歇息,摄影留念。

明朝永春人张助曾将戴云山风光分为一柱撑空、风髻通玄、七里盘谷、石帽顶冠、石壁悬松、天外线泉等十六胜景,时间有限,我们无缘一一拜访。

我们看到山脊一大片灌木丛,树干稀疏可数,枝叶浓郁交缠。小谢和我走在前面,忽然发现一只不知名的禽鸟,身躯雪白,孔雀般大小,背部有黑色条纹,在灌木丛中姗姗踱步,神态悠闲,时隐时现,我们拍摄的照片不太清晰。我后来翻看明朝嘉靖版《永春县志》,才知道是“白雉”,也叫“白鹇”。

我们沿山脊的防火路向西南前行,到了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林场有数万亩黄山松群落,枝叶翠绿,树干挺拔,直指云天。

继续走200多米,山势渐低,我们停下脚步,瞭望四面八方:只见重峦叠嶂,山外有山。近处树木葱茏,枝叶翠绿,碧玉一片;远山云烟缭绕,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山与山之间,坑涧交错;平畴与平畴之处,银光闪闪……

我曾游历过八闽许多名山大川,峰峦叠嶂的武夷山,奇峰耸立的梅花山,怪石嶙峋的太姥山……而印象最为深刻的即是秀外慧中的戴云山。此时,我站在戴云山顶峰,对之顶礼膜拜,油然而生自豪感。

--> 2024-10-09 3 3 东南早报 content_103416.html 1 戴云山览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