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林中
一年中节日一个连着一个,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么多传统节日中,最晚弄清楚的可能就是重阳节了。小时候在农村,春节过得最隆重,穿新衣、逛大街、走亲访友,吃的也最丰盛,所以最开心,知道得就最早。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吃青团、端午节吃粽子,在农村家里有的是糯米,汤圆、青团、粽子都是自己做的。有了吃,节日就有气氛,大人小孩都喜欢,于是大家惦记着。
最早听说重阳节,是学王维那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时候。“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知道了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登高、插茱萸、思念亲人都是重阳节的习俗。
后来随着年级的增高,每年都参加学校组织的重阳节少先队活动,大多是到附近的敬老院打扫卫生,于是对重阳节有了更深的印象。
重阳节是秋天里的节日,你若得闲,四处走走,你会有许多惊奇的发现。在这个节日里,满眼是落叶的世界,各种叶逐渐变色了,没有了夏天满眼的苍绿。由于花草树木抵御寒冷的本领不一样,所以它们的叶子变黄总是有先后的,细细观察,你会发现可爱之处,虽然只有一种颜色,竟也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重阳节的美丽,还和菊花有联系。重阳节赏菊花这个习俗历史悠久,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道:“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之后重阳节赏菊诗出现了不少,而大家最熟悉的可能要数白居易的这首《重阳席上赋白菊》了:“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许多人利用重阳节爬山,去感受一下大自然。重阳节登高是一个古老的习俗,有说是为了“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登高可畅享清气,也有说远古时对山岳崇拜,登高是为祈福。
其实,对于现代人来说似乎给了登高一个理由。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的日子去登高,真的再合适不过了。登高可望远,开阔了视野,放松了心情,缓解了工作与生活带来的压力,身心都是受益的。
重阳节的吃其实是很丰富的。菊花酒、桂花茶、栗糕……这些美食在古诗文中随处可见,近些年也有了挖掘与改进。
有人告诉我,农家自饮的菊花酒都是上一年重阳节酿的,用的是已开但还未完全开的菊花。菊花酒是药酒,有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等功效,不少古书上记载喝菊花酒还能延年益寿。可惜没有亲眼见到有人酿,陌生人手中的又不敢买来尝,好在栗糕倒是有的,于是买来,算是解馋。
古镇的栗糕,采用本地优质糯米加工,拌上等白糖,中间夹着刚上市的栗子,上面还撒上些桂花,做到了口感软糯、味道香甜,难怪重阳节前后不少城里人纷至沓来,以至供不应求。
而今的重阳更是一个敬老节。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岁月悠悠,一个古老的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后必将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