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这座全长55公里、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历经6年筹备、9年施工,数万名建设者披荆斩棘,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自2018年10月建成通车以来,这座连接粤港澳三地的大桥不断刷新车流量客流量纪录,日益成为大湾区人员和货物往来的大动脉,成为“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40余载终圆梦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诞生
40多年前,一位香港有识之士提出建设一座跨海大桥连接香港、澳门和广东的设想,但彼时财力有限,技术落后。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沧桑巨变,随着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和工程技术进步,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2003年,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成立,大桥正式开始筹备建设,这也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2009年12月,港珠澳大桥开工建设,建设团队攻克了一个个世界桥隧建造史上的难题。2017年7月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018年10月,大桥正式通车运营。
港珠澳大桥的一系列创新,标志着我国隧岛桥设计施工管理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
6年来,港珠澳大桥已成为粤港澳三地融合的超级“连接器”。一幅世界级湾区的壮美画卷,在大桥的见证下徐徐展开。
“软联通”升级
支撑粤港澳融合枢纽
香港居民陈志豪10月5日一早便驾驶单牌私家车经港珠澳大桥入境去珠海游玩。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让香港到珠海、澳门的车程从3个小时缩短至约45分钟。特别是2023年,随着“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落地,港澳单牌车可经港珠澳大桥往来广东,港珠澳“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
今年以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客流总量超过2000万人次,同比增长达86%,超过去年全年总量。这也是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以来,年客流量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大关。
如果说港珠澳大桥为三地联通提供了一流的硬件,愈加便捷的通关环境、不断紧密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则成为三地不断升级迭代的软件。
陆海空协同
打造大湾区经贸新通道
随着通关政策不断优化、通关便利水平不断提高、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港珠澳大桥已成为大湾区的经贸新通道和物流大动脉。
如今,每天约70万个包裹从港珠澳大桥进出,通达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香港当日达、澳门一小时到达”。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从2018年的10.8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超14万亿元,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
700多年前,面对茫茫伶仃洋,文天祥曾喟叹:“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如今,从港珠澳大桥西侧的珠海情侣路眺望,横跨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桥如长虹卧波,大湾区正朝着“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建设目标迈进。(新华社 王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