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求索半世纪、奋斗十余载,中国人的“大飞机梦”在新时代终成现实——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C919完成研发、制造、取证、投运。
“大飞机事业一定要办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以贯之、善始善终、久久为功,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更大突破,加快规模化和系列化发展,扎实推进制造强国建设。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10架C919飞机融入繁忙航线网络,穿梭于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热门城市。由C919执飞的上海至西安航班上,C919型号副总设计师赵克良虽已多次搭乘,进入客舱后仍难掩激动。大型客机研制,被誉为“现代制造业的一颗明珠”。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承载着国人最初“大飞机梦”的运10曾七上青藏高原纵览山河,最后由于种种原因停飞。
2007年大型飞机项目立项,2008年中国商飞公司成立,国产大型客机研制进入新阶段。从立项到投运,C919凝聚着无数航空人的坚守。
研制团队与时间赛跑,实行“611”和“724”的工作模式,即1周工作6天,每天11个小时;在攻关关键期1周工作7天,每天24小时。C919项目技术难度之大、组织协调之复杂、验证项目之多,超乎想象。立项至今,全国20多个省份、1000多家企事业单位、30多万人参与了大飞机研制,推动大飞机事业实现一个个历史性突破。
2015年11月完成总装下线;2017年5月成功首飞;2022年9月获颁型号合格证;2022年12月全球首架交付;2023年5月完成首次商业飞行……
走进C919总装厂房,一架架C919飞机正在组装,数百万个零部件整合后汇集于此。
“C919设计制造几乎覆盖所有工业门类,能够代表中国制造的新高度。”赵克良介绍,C919坚持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形成了自主研制、国际合作、国际标准的技术路线。
通过C919的设计研制,我国攻克了100多项重大技术难关,带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群体性突破,推进了流体力学、固体力学、计算数学等领域的发展。
在上海临港,大飞机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吸引全球供应商来此落户。
目前,C919飞机全球订单超千架。有机构预测,C919有望为产业链企业带来万亿元量级的市场规模。
9月19日中午,印有“C919”字样的南航CZ3539航班从广州白云机场腾空而起,飞向上海虹桥机场。
这次飞行标志着中国三大航空公司国航、东航、南航的C919均投入商业运营,C919规模化运营迈入新阶段。
截至目前,C919飞机已经交付10架,开通8条航线、通航6座城市,累计安全飞行超1万小时,安全载客近60万人次。
首次飞出国门,亮相新加坡航展;完成首次跨境商业包机;完成首次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商业飞行……C919飞机正不断拓展“飞行边界”、开拓全新市场。(新华社 周圆 王聿昊 贾远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