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泉州晚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10月21日

洛江区实验小学、第三实验小学小记者走进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深入体验消化内镜 探索肠胃养护之道

小记者们在模拟胃里夹异物,沉浸式体验消化内镜的操作。

■融媒体记者 林婷瑜

通讯员 杜冬梅 曾晓红 文/图

“往右往右,再往右一点!”“太棒了,我们成功了!”……近日,“惠世科普”之“守‘胃'健康 幸福‘肠'伴”活动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东海院区的消化内镜中心举行。在该院消化内镜中心副主任医师黄思付的指导下,穿上白大褂的“小医生”们,正两两配合操作着内镜,帮助“病人”取出胃里的“异物”呢!经过一番体验,小记者们掌握了“人的食管有多长?”“胃的容积有多大?”等与人体有关的知识,还清晰地了解了内镜进入人体的全过程。

当天,该中心的副护士长张冰还向小记者们介绍了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危害,现场教小记者们洗手七步法,提醒大家注意个人卫生,守护肠胃健康。

★惊险刺激的内镜之旅

□小记者 郑若晞

(洛江区第三实验小学四年级)

我们穿上白大褂,戴好口罩、帽子和手套,全副武装,瞬间变身为小医生。黄医生深入浅出地给我们讲解了胃镜的原理以及操作方法,其实胃镜就是一根长长的纤维软管,前端带有摄像头,它是柔软的,上面也没有钩子,所以不用担心它会弄伤我们的胃。医生一边进镜,一边在显示器上观察被检查者胃里的情况。

我们在模拟胃里进行了实践,我负责操控胃镜的方向找到异物。同伴则负责抓取异物。我们互相配合,完美地把异物取了出来。这个过程像“抓娃娃”一样,然而,真实的胃镜检查惊险万分,医生们每时每刻都需要集中精力,不能出半点差池,这可是关乎病人的生命安危呢。

(指导老师:谢秋萍)

★小小探险家

□小记者 黄润铃

(洛江区第三实验小学五年级)

黄医生带着我们展开了一次神奇的消化道内镜之旅。我们惊喜地发现,消化内镜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探险家”,它通过我们的嘴巴或者其他通道进入身体里,可以看到食管、胃、小肠、大肠等消化器官里面的情况。它带有摄像头,可以把它在身体里看到的画面传出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可别以为我们年纪小,还不需要与消化内镜打交道,黄医生特别提醒我们,儿童食道异物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将硬币、回行针、棒棒糖棍子、磁力珠、纽扣电池等异物吞入消化道。

(指导老师:杜远珠)

★守“胃”健康

□小记者 吴忆萱

(洛江区第三实验小学五年级)

张冰阿姨告诉我们,幽门螺杆菌俗称HP,是一种寄生在胃内的细菌,黏附于胃黏膜以及细胞间隙即可引起炎症。它传染性极强,目前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约50%。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引发上腹疼痛、口臭、恶心呕吐、腹胀等情况。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食用路边摊等不干净食物,避免互相夹菜,餐具要定期更换消毒,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此,我们才能避免被幽门螺杆菌“盯上”。让我们一起守“胃”健康,幸福“肠”伴!(指导老师:杜远珠)

★慢工出细活

□小记者 赖凯恒

(洛江区实验小学四年级)

我信心满满地拉开“爪子”,像抓娃娃一样在“胃”里面抓起一块“异物”,而我的搭档则负责控制好胃镜的方向,随后我们齐心协力地往外拉。这时,我看见显示器上有一个小小的黑洞,四周都是滑溜溜的黏液——胃液,当“异物”经过洞口时,因为我的一个不留神,“异物”从我的“爪子”上滑落了。我更加小心谨慎地抓住那个“异物”,在高度紧张之下,那几分钟仿佛过了漫长的几年。好在,我最终顺利完成了任务。果然是慢工才能出细活啊。

--> 2024-10-21 洛江区实验小学、第三实验小学小记者走进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3 3 东南早报 content_105147.html 1 深入体验消化内镜 探索肠胃养护之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