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泉州晚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11月01日

犹忆交公粮

■杨清辉

近日,偶闻《送公粮》这首歌曲,那熟悉的旋律瞬间勾起了我对往昔岁月的无限回忆,尤其是那段关于交公粮的难忘经历。

交公粮,一个在现代年轻人听来或许略显陌生的词汇,却曾是中国农村历史中一道不可磨灭的风景线。农民按一定比例向国家上缴粮食,以支持国家的运作与发展,在封建社会,这叫作“交皇粮”,而新中国成立后,它则以交公粮或统购粮的新面貌继续存在,跨越了两千多年的时光,见证了无数农民的辛勤付出,也承载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

记忆中的交公粮,总是紧随着夏季农忙的尾声而来,集中在短短数日之内。那时的乡村,交通条件简陋,道路狭窄且多为土路。每当交公粮时,生产队便组织社员们,或肩挑重担,或费力推着那几辆仅有的独轮木头车,前往公社粮站。由于人数众多,有时排队等候需要一整天,时光就这样在期盼与等待中缓缓流逝。

交公粮的过程,既是对粮食质量的检验,也是对农民耐心与毅力的考验。粮站的工作人员手持一根特制的小钢管,熟练地插入麻袋中抽取粮食样本,通过看、闻、尝等多种方式来判断粮食的饱满度与干燥程度。那些日子里,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社员们的心情也随着质检结果的揭晓而起伏不定。他们既希望生产队的粮食能够顺利通过检验,又担心因质量问题而遭受损失。而质检员们,则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守护着国家粮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在特殊的年代里,交公粮还承载着更多的政治意义与社会责任。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每逢交公粮前夕,各个大队还会举行隆重的“送公粮”仪式。队伍中,毛主席的画像被高高举起,锣鼓喧天、彩旗飘扬;有肩扛彩旗的,有载歌载舞的;腰鼓队与护送公粮的群众紧随其后,形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这样的场景不仅展现了农民们对伟大领袖的无限忠诚与热爱,更体现了他们对国家的无私奉献。

然而岁月流转、时代变迁,从2006年开始中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这一变革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更标志着中国农村步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对老一辈农民而言,那段交公粮的岁月如同烙印般铭刻于心,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记忆片段。

如今,每当老农民们围坐在一起,共话往昔耕作的艰辛,那段交公粮的岁月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在心头。此时,耳边常常会响起《送公粮》那熟悉的旋律,仿佛穿越时空,将他们带回那个汗水与欢笑交织、艰辛与奉献并存的年代……

--> 2024-11-01 3 3 东南早报 content_107051.html 1 犹忆交公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