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能)客服答非所问,想转人工客服又难如登天……您是否遇到过AI客服?是否也有过被AI客服绕到崩溃的经历?近日,有市民发现,AI客服越来越常见,遇到需要打客服电话寻求问题解决方法时,电话那头的AI客服总是绕圈子说套话,想转人工客服却找不到相关选项。
槽点
AI客服“听不懂人话” 人工客服难找
这几天,市民陆晨曦就被支付宝的AI客服气到了。她在某APP上绑定了会员时,不小心开通了自动续费功能,直到第二个月被扣款后才发现,她寻思着当月并没有用过这个APP,便打给支付宝客服,想尝试申诉能否退款。“AI客服念了一堆选项,我足足听了30秒没听到‘人工客服’选项,只好选了一个听起来比较贴切的。但是选完之后发现它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只好返回上一级,再重新听一遍……”她说,这么听下来已经过了2分钟,还是没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转接人工客服的方式。陆晨曦越打越崩溃,说道:“能不能退款已经无所谓了,我就想等人工客服接通后,问问他们到底怎么回事。”
近日下午,市民许平接到一个AI客服来电,是某银行信用卡中心打来的提额电话。接通后,他想问问自己目前有多少额度、欠款多少,AI客服却表示,他得另行拨打客服电话。随后,他要求转人工客服,对方回复人工客服正忙……几个回合后,AI客服说了句“谢谢”就挂了,全程都没解决他的诉求。
卖点
能降低人力成本 受到不少商家追捧
近日,记者就“首次办信用卡是否要去柜台激活”这一问题,拨打某银行的客服热线进行测试。电话拨通后,语音提示“已启用智能语音服务”,接下来该语音提示又引导记者尽量使用智能语音服务。在记者提出“转人工客服”诉求后,又等待一段时间,才接通了人工客服。此时,已耗时两分多钟。
AI客服为何会让消费者“嫌弃”?记者综合网友们的反馈发现,AI客服虽然态度客气,但无法解决实质问题,要么是根据事先设定的专用话术与用户绕圈圈,要么是听不懂用户诉求,要求用户反复总结、描述问题。
记者走访中也发现,虽然AI客服频频被“嫌弃”,但有不少商家视之为巨大的创业“蓝海”。记者在网上查询,发现有关AI客服应用的相关推广帖在多个网络平台海量发布。
记者与一位相关信息发布者沟通时,对方列举出AI客服对于商家的优势——比如可以模拟人工客服、智能引导对话、询问客户信息;还能全年无休提供咨询服务,减少人工座席需求,降低人力成本;还可以自主学习,自主提升准确度和能力等。其中,降低人力成本与全年无休提供服务这一点,被不少商家追捧。
观点
“呆板”回复会成为沟通拦路虎
福建贝赢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红认为,对于使用AI客服的商家而言,短期内虽能给商家降本增效,但由于相关人工智能技术未足够成熟,AI客服在某些情况下未能完美代替人工客服处理好消费者反馈的问题,其“呆板”回复往往会影响到消费者与商家间友好协商沟通的可能性,反而会起到相反效果。在消费者的需求没办法得到良好反馈的情况下,甚至可能会给商家自身造成网络客流量的损失。
张红提醒,商家使用AI客服,存在被动将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给AI客服技术提供商的风险,需警惕其窃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合法使用AI客服工具。(厦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