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奋勇
巍峨的远山,金黄还在晃眼;含烟的近水,初阳淡淡轻拂。微微的风,吹出清寒;赶早的人,惊动梦乡。
倏忽秋色尽,今朝恰立冬。“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冬天就这样不慌不忙地开场,仿佛是大自然倾心布置的一场仪式,有我们说不完的往事,道不尽的向往,更有割舍不掉的情怀。
我乘坐电梯,上楼顶四顾,仰望苍穹,高远而清澈,阳光虽不如夏日那般炽烈,却也别有一番柔和与温暖。走在街头巷尾,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身旁弥漫着的淡淡寒意,让人清醒,这是初冬独有的气息,温润又略带几分萧瑟。年轻人依然行色匆匆,老年朋友已经穿上长袖的衬衫,那些背书包的小朋友蹦蹦跳跳,唱着歌,似乎不知道时令。
我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母亲在乡下那头说,立冬了,回家喝番鸭汤。我说,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霜降已经吃好多了。她说,还有一句老话,立冬补冬,补嘴空。是呀,立冬时节,随着冬季的来临,气温下降,人们需要补充营养以抵御寒冷,犒劳自己和家人的辛苦。这些关于吃的习俗,告诉我们要遵循时令,通过食用滋补的食物来强身健体,补充能量,为度过寒冬做好准备。满满的民间养生智慧。
我挈妇将雏回老家。到山脚下的时候,看到邻居的福贵叔站在路边张望,高高瘦瘦,犹如乡野一棵孤独的树。我顺路带上他。在车上,他说他今年种了两丘的生姜,近段天天下山,人家抢着要。他还说,他住在城里的儿子,周末要带他的朋友到乡下一起“补冬”,他们冲着上过中央电视台的金谷溪岸和“四物”番鸭汤而来的。他娓娓道来,满脸荡漾着幸福。
车停在他家门口。我看到屋檐下堆着芒萁,一捆一捆的,不再绿茸茸,是晒干后浅浅的褐色。门口埕的两个簸箕里铺满刚切的地瓜片,还有一排是晒地瓜粉的,白如雪,已经被搅开,一圈一圈的,像有人在上面画了波澜,一荡一荡,似乎可以听到江河的涛声。
回到家。母亲刚从田里回来,给我们一人一截新鲜的甘蔗。民间有谚语称:“立冬食蔗,齿不痛。”我们坐在门前的石椅上,认真啃了起来,山风主动来打招呼。我情不自禁地想,真的是冬天了!立冬有藏,也有收,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智慧和哲理。立冬的静谧,从“藏与收”中显山露水,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宁静,更是一种内心的平和与沉淀。
烤番薯、涮火锅、煮八宝粥、泡陈年铁观音……在热气腾腾的烟火气里,诱惑逼仄在眼前。秋冬交替,有滋有味。世间万物在乍寒还暖中展露出别致的韵味,我们一脚从秋日的壮美辽阔跨入冬日的素雅静谧,都成为岁月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