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声
这个原本隐匿于世外桃源般的去处,或许会长久地沉睡于滚滚波涛之中,但荣获“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的美誉,如一声惊雷,在静谧中唤醒了世人的目光,聚焦于这条绝美的海岸线。位于泉州陆域最东端的小岞,海面空旷而寂静,深沉而庄重。大海、礁石、渔港、惠女,皆融入了海天一色的蔚蓝画卷。身处喧嚣尘世的人们,皆被吸引至此,静心品味小岞海的韵味。
闽南人对海,自有一份难以言表的深情厚谊。怀揣着对海的无限向往,驱车疾驰,直至海边。刹那间,眼前豁然开朗,湛蓝的天,蔚蓝的海,海天一色,无边无际。宽广的沙滩无垠地延展,海风迎面拂来,清新凉爽,带着一抹淡淡的咸香。此景此情,内心的喜悦如潮水般汹涌,再也无法抑制,脚步不由自主地加快,奔赴那片蔚蓝的海岸。远处,海浪打着节拍,与人群的欢声笑语交织成一曲激昂的大海交响乐。近岸处,浪花一次次轻抚着温热的沙滩,仿佛在低语。海面上,无数绚丽的光点跳跃,隐约间,“弄潮儿”的欢笑随风飘来。阳光温柔地依偎在海浪的怀抱,将金黄的光辉慷慨地洒向这片它所热爱的天地,洒向海面上悠然漂浮的船只,洒向沙滩上尽情奔跑的身影。
大海的日出日落,又将是怎样一番震撼人心的美景呢?泉州籍著名诗人舒婷笔下的“大海的日出”,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大海的夕阳,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真真是道不尽心中那份悸动。凝望着波光粼粼、闪烁不定的海面,思绪仿佛随着海浪起舞,“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究竟是大海孕育了灿烂的日月星辰,还是大海因日月的照耀而更加绚丽夺目?在一代枭雄曹操的眼中,大海是如此雄浑壮阔、霸气侧漏。“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在宋代名臣李邴的眼中,正是这浩瀚无垠的大海,构筑起了“海上丝绸之路”,让东西方文明得以交流互鉴,熠熠生辉。而诗人海子则深情吟唱:“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海赋予人们无限的信仰与美好梦想,在海子心中,海是那般深情款款。
南宋宰相李文会的故居静立于小岞。他身为地道的渔家人,对这片大海有着无比的熟悉与依恋。至于李文会是否对着大海留下什么感慨,跨越千年的时光,我们也不得而知了。然而,民间相传着“李文会治海”的壮丽篇章:钱塘江水患,自古便是心头之患。每逢大潮汹涌,南宋都城临安便岌岌可危。那一年,钱塘江堤岸再度溃塌,局势危急万分。李文会挺身而出,慷慨陈词:“今年钱塘江潮,水势异于往常,潮头东涌之时,正值西岸亟须加固维修之际,亟须采石修堤,以恢复往昔之规制,使潮水不再肆虐成灾。”南宋高宗欣然采纳了小岞渔家子弟李文会的睿智建议,并在钱塘江大潮汹涌而至前,顺利完成了维修工程。
拂去历史的尘埃,小岞人对大海的深情厚爱,跃然眼前。渔舟唱晚,码头熙熙攘攘,女人们静静地守望着大海,期盼着赶海归来的男人们。小岞,这片土地至今仍镌刻着“惠安女”最原始、淳朴的风姿。她们的脸庞,虽历经沧桑,却从未见过哀伤的泪水;瘦削的双肩,承载了无数生活的重担;裸露的双足,年复一年与碱滩烂泥为伴。然而,她们从不言苦,似乎生活的坎坷都化作了谈笑间的淡然。面对这动人的画卷,海峡巨浪也似乎放慢了脚步,轻盈地在滩涂边徘徊,驻足欣赏。以小岞女人为代表的“惠安女”,已深深镌刻于国人的心灵深处,成为永恒的记忆。
此刻,皓月当空,自海面跃然而出,照耀着空旷的沙滩。原本宁静的海面,此刻却沸腾起来,雷鸣般的喧嚣震耳欲聋。黄昏时的静谧与安详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汹涌澎湃的浪潮,如万马奔腾,雷霆万钧;海风呼啸,涛声如战鼓擂动,海浪则如同英勇的战士,前赴后继,猛烈地冲击着礁石,将其雕琢得千疮百孔。这才是大海真正的模样!它拥有着磅礴的力量与非凡的气魄,即便在退潮之际,亦能恒久地展现出澎湃的冲击力,宛若生活中屹立不倒的强者!
小岞的海,在喧嚣之外悠然自立,以独有的节拍与韵律,诉说着别样的风情。在这片远离尘嚣的宁静天地,人们对幸福的渴望汇聚成同一种热烈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