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张素萍 王柏峰 通讯员 曾世彬 文/图
赏世遗风华、簪百花祈福、尝闽味佳宴、享温泉康养、逛国潮街区……2025年春节假期,泉州市县联动推出300多场特色活动、300多场非遗戏剧演出、近百项优惠措施和暖心服务、40多条精品线路,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来泉过大年。
据测算,泉州市累计接待游客1011.59万人次,同比增长23.6%;旅游总花费100.96亿元,同比增长25.9%,入选“马蜂窝”公布的《2025热度涨幅最快的年味儿小城TOP10》榜单第一位,“去哪儿旅行”春节酒店预订增幅TOP10城市,入境游订单增长40%,实现蛇年文旅经济“开门红”。央媒持续为泉州“上分”,泉州文旅登上央视春晚、《新闻联播》《晚间新闻》等栏目,央媒报道超百次,5项非遗登上央视《2025非遗晚会》。
全面开花
游客人数创新高
春节假期,泉州古城客流量163万人次,增长19.8%,创同期历史新高。43个重点监测景区(点)共接待游客520.66万人次,同比增长21.16%;实现门票收入3560.31万元,同比增长15.4%。
西街接待110.46万人次、开元寺接待54.47万人次、蟳埔村接待43.18万人次、洛阳桥接待54.07万人次、五店市接待43.32万人次、天后宫德济门接待26.8万人次、梧林传统村落接待19.12万人次、安溪清水岩接待21.19万人次、安平桥接待18.29万人次、洛伽寺接待17.58万人次,均呈高位增长。开元寺、西街、洛阳桥、洛伽寺、海交馆、非遗馆等旅游点均达到峰值,多日实行限流。
非遗活化
千年文脉焕新彩
作为首个“非遗版”春节,泉州以“世遗+”为主轴,联袂上演超百场非遗展演、民俗活动,创新升级“世遗+非遗+时尚”的沉浸式生活体验。
一场非遗时尚秀全面出新。正月初六,“穿越宋元奇妙游”2025世遗泉州非遗时尚秀,实现非遗元素与国潮时尚的精彩碰撞,线下参与市民游客近万人,新华网、央视频等直播观众超300万人次。
一场闽南生活全城出彩。“神采飞扬闹刺桐”泉州市第七届闽南美好生活嘉年华,开展“七彩刺桐蛇”古城生肖艺术展、泉巳福·泉年游好运新春文创市集、宋风古韵沉浸式街区等系列活动,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网、中新网等主流媒体报道,线下打卡人数超100万,抖音、小红书、微信、微博等平台的众多话题全网累计曝光量10.5亿。
一系列非遗游园会全域联动。泉州举办“金蛇献瑞·刺桐宋福”泉州非遗游园会,100多项非遗项目亮相古城多处地标、世界遗产点和人气景区,让市民和游客“零距离”感受非遗的艺术魅力。线下体验人数超200万人次,线上新媒体传播超270万人次。
一首世遗歌曲全网出圈。泉州推出世界遗产歌曲《走笔酿天涯》及MV宣传片,并推出世遗守护人、青年学生等版本及线上传唱挑战,全网传播量超3000万。
文化过节
全域联动绘盛宴
春节期间,泉州以“文化味”为核心,打造全民共享的节庆文化盛宴。
“文化热”带动“博物馆热”。据统计,海交馆接待13.17万人次,增长171.4%,非遗馆接待12.26万人次,增长15.1%,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市博物馆分别接待9.37万、6.64万人次。非遗戏曲演出场场爆满。全市推出非遗戏剧演出300多场,其中市直院团演出200多场次,场场爆满,木偶剧团在原来每天7-8场的基础上,每天加演5-6场,仍一票难求,春节期间票房收入超200万元。《遇见泉州》演出4场票房收入20多万元。
为文化“奔县”成潮流。舞动中山路非遗过大年、新春画蛇添福“三部曲”,“簪簪喜气庆新春、禅武双修祈祥瑞、巳盛吞海启新篇”系列活动,“悠游洛江 喜乐过年”非遗游园会,“好戏连台”新春巡演活动,第五届梧林闽南年“逍遥游”活动……这个春节,泉州各个县域文旅以“县域”文化为枢纽,打造“一县一特色,全域都精彩”春节文旅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假日文旅市场供给。
智慧服务
一部手机游泉州
泉州抢抓240个小时过境免签机遇,面向国际友人推出10条入境游文旅配套服务措施,包括建立1+N入境游客服务驿站,推荐一批入境旅游接待单位,发布英文旅游推介指南,提升旅游集散中心,促进旅游场所支付便利化,充实外语导游讲解服务队伍等,春节期间入境游订单增长40%,外国游客对“非遗体验”搜索量增长3.5倍。
同时,泉州市、县两级联动发布千家春节不打烊餐厅名单,推出免费公交、公益讲解、免费奉茶、免费重点区域停车等八大项温馨暖心措施,全市景区、酒店推出各类折扣优惠近30项,“一部手机游泉州”智慧平台全新升级,为市民游客提供海量资讯导览和优惠服务。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提供一条龙服务、一竿子解决问题,“泉”心“泉”意服务海内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