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吴小婷 傅蓉蓉 文/图
日前,泉州市立成小学、鲤城区东门实验小学、鲤城区新步实验小学等校小记者共同参与电力知识科普活动。
在泉州电机工程学会和“邻里亲 厝边情”服务队志愿者,以及电网志工的组织下,小记者们参观了泉州电厂旧址,聆听了电力科普知识讲座,探秘了“一度电”的旅程。之后,大家还体验操作电力巡检无人机,了解电力安全背后的技术发展与守护者。
★有趣的“探电”之旅
□小记者 郭米诺
(泉州市立成小学四年级)
也许大家听过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光伏发电,原理就是将热能、水能、太阳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为电能。那么电又是如何走进千家万户的呢?讲解老师告诉我们,电从发电厂出来后,在变电站升高电压,通过输电线路远距离输送,再通过变电站降低电压,转到配电站房后,传送到每家每户。
最后,我们还体验操纵无人机,了解无人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灭火、送外卖、电力巡检等等。这次“探电”之旅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科技改变生活,有趣的活动让我们回味无穷。
★体验操纵无人机
□小记者 郑敏嘉
(泉州市立成小学三年级)
活动中,我们了解到电的来源有很多种,如风力发电、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知道了无人机不仅能拍照,能送快递,能灭火,还能帮电力工人架设电缆、线路巡检,无人机可真厉害!终于到了体验操纵无人机环节,看着无人机像鸟儿一样飞上天,我跃跃欲试。我双手拿着遥控器,紧张地操作着,生怕无人机飞跑了。果然无人机真的偏航了,最终,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无人机得以安全着陆。
生活中,不管是暴雨天,还是节假日,只要电缆发生了故障,电力工人都会第一时间进行抢修,时刻为我们守护光明。我们应该节约用电,珍惜每一度电。(指导老师:黄鲤平)
★电从哪里来
□小记者 黄云菲
(鲤城区新步实验小学四年级)
讲解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电从哪里来?”小记者们纷纷举手,积极回答。有的说可以通过摩擦生电,有的提到风车能发电,还有的则认为打雷能产生电……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老师随后介绍,电可以通过煤炭发电,也能借助水力、风力发电,还有光伏发电,甚至核能发电。
我们还观看了“一度电的旅行”视频,深刻体会到电力工作者为确保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尤其是在台风、严寒等极端天气下的不易。这让我更加明白,我们应当珍惜每一度电,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指导老师:曾美霞)
★让每度电发挥它的价值
□小记者 曹鎏
(鲤城区东门实验小学四年级)
每年夏天,大家吃着西瓜,吹着空调时,笑着感慨自己这条命都是空调给的。那么,你们知道驱动空调的电是如何送到千家万户的吗?
电能是目前人类社会使用的最清洁和最广泛的二次能源,其特点是不易大规模储存,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需要在同一瞬间完成。电能从生产到使用要经历多个环节以及大量复杂设备,发电厂发出的电通常是通过升压变电站、高压架空输电线路、降压变电站、输电线路到达用户。每一度电都经过漫长的过程,才能完成它的“旅行”来到我们身边,我们一定要节约用电,让每一度电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致敬“电力守护者”
□小记者 吴欣瑶
(鲤城区东门实验小学四年级)
通过电力知识科普小讲座,我了解到家用电压不仅有常见的220伏,大功率电器还可使用380伏。还有,原来一度电可以供空调运行1.5小时,播放动画片10小时,让电灯亮40小时。
我们还通过视频聆听“电力守护者”王祥林叔叔为确保每户灯火通明,穿梭于上百万伏特电压之间,完成检修工作的事迹。
同时,我们了解到无人机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侦察、快递、航拍、电力巡检等。在体验环节,我第一次操控无人机时险些撞上树,后来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很快掌握了技巧,操控得越来越熟练。
★安全用电 节约用电
□小记者 张晨汐
(鲤城区新步实验小学五年级)
在享受电带来的便利时,安全用电同样不可忽视。我们要时刻牢记,湿手不要触碰电器开关,以防触电;电线如果老化,要及时更换,避免短路引发火灾;使用插座时,切勿超负荷接入大功率电器,以免发生危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随手关灯,多用节能灯具,家用电器不使用时及时关闭电源……用实际行动为节能减排贡献力量。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安全用电,节约用电,让我们的生活因电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