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泉州晚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3月01日

鲤城区第五实验小学小记者走进泉州开元寺

探秘千年古刹 聆听“世遗之声”

小记者打卡开元寺

小记者现场聆听赑屃的故事

蔡玲玲为小记者们介绍宋代石塔

■融媒体记者 傅蓉蓉 文\图

2月22日,鲤城区第五实验小学小记者在该校副校长、古城讲解员蔡玲玲的带领下,打卡泉州世遗点之一的开元寺。当天,小记者们沿着中轴线,依次走过紫云屏、山门、拜亭、大雄宝殿等,邂逅千年古桑、双塔凌空,聆听石刻故事,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探索千年古刹的建筑智慧和文化价值,深刻感受泉州作为世遗之城的文化包容。

★站如东西塔

□小记者 冯博文

(鲤城区第五实验小学三年级)

从紫云屏、山门、拜亭、宋代二塔、大雄宝殿,到千年古桑、甘露戒坛、弘一法师纪念馆、东西塔,在蔡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解下,开元寺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一不吸引着我们。而最让我震撼的是历经了大地震与千年岁月,仍屹立不倒的东西双塔,正是它们的坚韧才有了那句——“站如东西塔,卧如洛阳桥”,激励着我们做人要像东西塔、洛阳桥一样堂堂正正,挺拔正直。

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了开元寺的历史沿革、古建筑的雄伟壮观,也让我再次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指导老师:洪斌斌)

★守护泉州世遗

□小记者 郑俊昊

(鲤城区第五实验小学六年级)

站在开元寺门前,蔡老师娓娓道来,为我们讲述着匾额上“紫云”二字的由来。迈入寺内,仿佛穿越了时空,古朴的气息随之而来。步入宽敞的拜庭,古木参天,漫步其间,我被一座座石塔、石经幢所吸引,上面各种精美的雕刻细腻而生动,而每一座石塔、石经幢背后都承载着一段故事和深厚的历史。

游毕,我站在古寺一隅,心中涌动着对泉州深厚文化底蕴的敬意。开元寺不仅是一座寺院,更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瑰宝,值得每一个人细细品味与保护!(指导老师:陈淑琼)

★开元寺里的时光碎片

□小记者 陈吴凡

(鲤城区第五实验小学五年级)

转过大雄宝殿的回廊,千年古桑出现在眼前。粗壮的树干上布满了皱纹,树皮裂开的纹路像极了奶奶手上的青筋。一阵风过,树枝沙沙作响,是在给我们讲它见证过的故事吗?最让我挪不开脚步的是镇国塔上的浮雕,八十尊浮雕,每一尊都栩栩如生,展示了宋代泉州石雕的高超技艺。仰头望着高耸的石塔,脖子酸了也不舍得低头。

回家路上,我攥着写满笔记的采访本,感觉记录的不是文字,而是发光的时光碎片。原来我们经常路过的西街,埋藏着这么多奇妙而有趣的故事。下次,我要带着“放大镜”再来,说不定能发现更多关于东西塔的故事呢!

(指导老师:丰萍)

★聆听千年前的声音

□小记者 徐培铭

(鲤城区第五实验小学五年级)

驻足于山门前,我们聆听着来自千年前的回声。拜亭里,似乎还回荡着古人的诵经声,大雄宝殿的庄严与宏伟更是让人心生敬畏。最令我动容的是那棵千年古桑,枝叶依旧繁茂,见证着无数春秋的更迭。而最让我难忘的是镇国塔下的驻足。我仰望着巍峨的石塔,仿佛能听到它在向我们诉说泉州的多元文化与岁月的变迁。这一刻,我深深被这份厚重的历史所打动。

这次探访,我不仅领略了开元寺的建筑之美,更深刻感受到了泉州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指导老师:张巧梅)

★仰望东西塔

□小记者 陈妙妍

(鲤城第五实验小学三年级)

走过山门,我们抬眼望去,两座石塔耸立在寺院两侧,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东西塔啊!它们历经风雨,却依旧身姿挺拔,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独属于它的故事。古代工匠们可真厉害啊!能建造出这样的石塔,让无数人不禁驻足仰望,感叹其高超技艺。此刻,西塔旁的樱花正热闹地开着,层层叠叠,轻盈而美丽,给古老的开元寺增添了一抹浪漫的气息。巍峨的石塔与粉嫩的樱花相互映衬,交汇成一幅绝美的画卷,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指导老师:吴习平)

★“紫云”由来

□小记者 黄欣芮

(鲤城区第五实验小学六年级)

站在开元寺山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门楣上的“紫云”匾额,很多人可能会感到疑惑,为什么写的不是“开元寺”,而是“紫云”呢?这就要从一个传说说起。传说开元寺原是黄守恭家的桑园,一天,他梦见一僧人向他求地建寺,黄守恭提出条件:若他家桑园中的桑树三日内开出莲花即捐地建寺。没想到,两日后桑园中的桑树奇迹般地开出了莲花。黄守恭信守承诺,捐地建寺。在建寺过程中,天上常常围绕着紫色云朵,有“紫云盖地”之瑞,于是,就有了“紫云”匾额,开元寺也有了“桑莲法界”的别名。(指导老师:陈淑琼)

★墙根的一条缝

□小记者 王立书

(鲤城区第五实验小学六年级)

走进开元寺,高大气派且古朴的各类建筑令人震撼,而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历经多次重修和重建,现存建筑大多是明崇祯十年重建的。蔡老师带着我们,站在回廊上,看向大殿墙根处,这时,我才发现墙与地面的连接处有一条缝。我心中不禁疑惑:别的建筑都是建造严密,这里为什么要留下一条缝呢?蔡老师向我们解释道,每年春季,泉州常有回南天,墙下留一条缝可以让空气流通,避免潮气聚集在大殿内。听完,我恍然大悟,这样既保护了大雄宝殿,还能防止人们因地板湿滑摔倒。(指导老师:陈梅凤)

--> 2025-03-01 鲤城区第五实验小学小记者走进泉州开元寺 3 3 东南早报 content_124197.html 1 探秘千年古刹 聆听“世遗之声” /enpproperty-->